2012年,崇明大閘蟹,游過臺灣海峽,開創大陸農業技術輸臺的先河。2013年,臺灣苗栗縣計劃從上海再引進100萬只蟹苗。
金秋時節,苗栗縣在當地舉辦了全臺灣首次大閘蟹評鑒活動。聽說今年有原產上海的大閘蟹供應入市,全臺愛吃蟹的饕餮客們都趕來了。這不僅使苗栗的大閘蟹名聲大噪,還帶動了當地觀光業,使苗栗的餐飲、酒店、旅游景點等相關產業都跟著受惠。
在海峽另一邊,一年一度的全國河蟹大賽也于11月上旬在上海拉開帷幕,來自江蘇、浙江、河南等地的55家企業養殖河蟹進行激烈的比拼,來自臺灣苗栗縣的72只中華絨螯蟹首次參賽竟榮膺“金蟹獎”。
上海檢驗檢疫部門4日披露其助力崇明大閘蟹蟹苗移居臺灣的故事。
大閘蟹是河蟹,即中華絨螯蟹的一種。長江水系優質的大閘蟹蟹苗幾乎都產自河海交接處的上海崇明。
據悉,位于臺灣西北部沿海的苗栗此前養殖的大閘蟹無論成活率、養成規格還是產量品相均差強人意,2011年8月,國臺辦副主任鄭立中到訪,苗栗縣懇請大陸予以協助。今年1月5日,上海檢驗檢疫局接到申請:首批2.4萬只大閘蟹苗定于1月12日飛赴臺灣。5個工作日時間,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河蟹檢疫專家和藥殘檢測人員對輸臺蟹苗實施了包括4種水生動物疫病和24種藥物殘留指標在內的“全方位體檢”。
此后,上海檢驗檢疫部門與水產養殖專家開展科研攻關,引入快速檢測和射頻識別等先進技術,探索建立“供臺蟹種質量可追溯監管模式”。負責技術監管的檢驗檢疫部門還加強源頭管理,制定專項方案逐月抽查。據介紹,自蟹苗投放初始,此間檢驗檢疫部門便對蟹塘水質、幼蟹飼料等影響蟹苗生長的因素逐一排查,分別采樣實施重金屬等指標檢測,并制定專項方案逐月驗證抽查,確保蟹苗生長環境安全可靠。
半年中,前后5批共33.7萬只產自上海崇明島的大閘蟹蟹苗順利抵臺,且長勢喜人。苗栗養殖戶們紛紛贊揚來自上海的大閘蟹蟹苗活力足、規格整齊、成活率高于其他渠道引進的蟹苗。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