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賣菜”折射出農產品銷售渠道單一的無奈
要將信息化引入農產品生產、流通環節
增強農戶的田頭窖儲能力,減少中間流通環節和流通成本
“我是哈爾濱市道里區榆樹鎮新鄉村菜農,我們村種植了大量無公害白菜、土豆、胡蘿卜等蔬菜,由于上市量過大,產生滯銷,我們有200萬斤菜,現在只賣了三分之一,剩下的很難同時安置,請大家幫幫菜農,要不我們就慘了!在此感謝轉發此微博的好人!!!”
@老潘農民平臺
這條微博發表于10月17日,一周時間被轉發了200多次,許多網友紛紛留言“幫幫農民”“都來轉發”“怎么聯系,我去買菜”……
45歲的黑龍江農民潘洪喜沒想到,因為在微博上發布了“菜農急賣蔬菜”的信息,自己成了當地的名人。為何要發微博賣菜?記者采訪了潘洪喜。
潘洪喜是個老把式,從20多歲起就開始種蔬菜。“菜農真是不容易。我去年種了13畝胡蘿卜,一畝地產2萬斤,這20多萬斤胡蘿卜要在20天左右賣出去,否則遇上秋凍,都得爛到地里去。”
去年老潘的胡蘿卜全部賣給了菜販子,一斤一毛多錢,13畝地凈掙不到1000元。種菜不保險,今年老潘只留了2畝地種蔬菜。
飽嘗了賣菜難,今年老潘眼看村里的秋菜賣不動,他心里也著了急。無意中發現上大學的兒子在上微博,老潘抱著試一試的態度,開始在網上幫鄉親們發布蔬菜滯銷信息。“村里懂電腦的人不多。微博發了后,還真有人給我打電話了,很多熱心的市民、餐飲企業都向我們村訂購白菜,3天賣出30萬斤!”
“微博賣菜”難治本
200萬斤白菜僅消化掉30萬斤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