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可謂中國轉基因與非轉基因兩大陣營對決的重要一年。
先是發現2008年起國外機構偷偷摸摸在湖南衡陽市衡南縣江口鎮中心小學對數十學生進行轉基因“黃金大米”人體試驗,引起社會強烈關注。
緊接著,黑龍江省等多個部門、機構向全國人大和國務院有關部門提出的在黑設立非轉基因保護區的建議,又被國家農業部正式否決……種種跡象表示,轉基因產品正在不斷滲透中國的非轉基因市場。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試圖通過專訪中國大豆產業協會副會長劉登高,站在行業的高度分析大豆這一中國四大主糧之一的農作物的現狀和未來。
“即使今年國儲加價救市每噸提高600元,也難以改變大豆產業繼續惡化的局面。這些年各界大聲疾呼,但是中國大豆產業總體困境沒有明顯改變。”劉登高明確表示,國際技術壟斷公司通過控制種業來控制中國農業,帶來的危險是現實的也是緊迫的。中國大豆產業要想發展,建立非轉基因大豆保護區,發揮國產大豆非轉基因、高蛋白優勢,大豆加工企業生產更多高附加值大豆食品,打造中國的非轉基因大豆品牌等策略應受到支持。
中國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產業遭受嚴重威脅
nbd:今年由于美國農業部調整大豆產量預期,引發國際大豆連鎖反應,再一次導致中國壓榨企業出現行業虧損,黑龍江壓榨企業九成停工。國儲雖然提高了收儲價,但中國大豆產業的根本問題仍然存在,面積還將繼續下滑,豆農和豆企的日子都難,大豆產業面臨崩潰。您認為造成這個困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劉登高:這個問題的實質不是簡單的價格問題,而是中國農業在國際化進程中的國內農業產業安全問題。國際壟斷糧商壟斷市場,甚至農業企業壟斷種子市場的情況下,中國農業應如何應對?如果不從國際、國內產業安全、食品安全、就業安全、國家安全的角度去看待、去總結、去認識大豆產業的問題,不僅大豆產業問題解決不了,玉米等其他農作物也會重蹈大豆產業的覆轍。
nbd:您如何看待“進口大豆就是進口水和土地等資源”這一觀點?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