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經濟周期漸行漸近
過去十年,中國經濟社會實現了新的歷史性跨越。不考慮物價和匯率的變化,按照世界銀行統計,2001年中國的gdp總量為1.32萬億美元,2011年為7.31萬億美元,占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分別為4.1%和10.4%,在世界上的排名分別為第6位和第2位。但在表象之下,國內經濟結構調整路徑任重而道遠,有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中國社會存在種種疲態。客觀而理性地看待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速度高增長難以為繼。理由是:有一部分外需將永久地消失、汽車和住房消費兩個重要支柱將明顯下降、以基礎設施建設拉動效應出現飽和,它們對于經濟的貢獻度將越來越小。更何況,中國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而經濟總量的基礎越大,經濟增長的速度將會越緩慢,這是經濟發展的規律性現象。
未來十年,如何在國內外經濟金融發展的復雜環境中進行結構性改革,即推動出口導向和投資推動型模式向國內消費推動型增長方式轉變?2013年是中國進入第五代中央領導集體10年任期的第一年,也是十八大提出收入倍增計劃的第一年。“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也是實現內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手段和方式。借鑒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成長路徑,有理由對中國經濟中短期勢頭依然保持樂觀,從2013年開始或許還將有一個“黃金十年”,主要的短期推動力將為投資,尤其是基礎設施和民生領域的建設投資。換句話說,這或許也為中國贏得了十年的時間將國內消費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增長動力,如果成功轉型,中國將踏上名副其實的超級大國之路。
現代農業逐漸是vc/pe投資熱點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