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國內稻谷總產量達到20429萬噸,比上年增長328萬噸,增幅1.6%,實現連續9年增產,為有效滿足國內供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然而,稻谷獲得歷史性的豐收后,收購形勢卻不盡如人意。中晚稻登場后,稻米市場行情低迷,收購進度較為緩慢,購銷趨于冷清。雖然國家為此啟動了了托市收購,但依舊無法改變收購偏慢的格局。從2012年12月中旬始,國內中晚稻收購進度不斷放慢。截至12月15日,湖北、黑龍江等17個主產區收購中晚稻2882.4萬噸,比上年同期減少19萬噸;12月20日,17個主產區收購中晚稻3097萬噸,比上年同期減少38.6萬噸;12月25日,17個主產區收購中晚稻3322.2萬噸,同比減少164.4萬噸;12月31日,湖北、黑龍江等17個主產區收購中晚稻3535.6萬噸,同比減少348.7萬噸;1月5日,湖北、黑龍江等17個主產區收購中晚稻3679.4萬噸,同比減少471.9萬噸。(詳見下表)從中可以發現,越是臨近年底,中晚稻收購進度卻越慢。為什么在供應形勢大好,國家啟動托市收購的背景下國內中晚稻收購進度同比偏慢呢?
原因:
一是天氣不佳,雨雪偏多,影響稻谷購銷。2012年11月份以來,我國氣溫偏低,雨雪天氣偏多,11月下旬以來,全國平均氣溫為近28年最低。惡劣的天氣一方面嚴重影響了物流運輸,導致農戶出售稻谷困難,企業收購受阻。另一方面,雨雪天氣偏多也不利于稻谷翻曬,使得高水分糧食增多,影響企業收購。如東北地區2012年12月份再次遭遇持續大范圍降雪天氣,新糧上市一再受阻,售糧進度明顯偏慢。截止到1月初的不完全統計,黑龍江省內農戶已經銷售水稻的比例約占總產量的35-40%,水稻銷售進度要比去年慢5-10%水平。江西省貴溪市糧食生產順利實現“九連增”,然而,秋糧收購卻不如意。截止12月底,該市秋糧收購總量不足1000萬公斤,約為2011年的1/5。
來源:中華糧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