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衛生部向有關部門和企業發出“衛生部關于征求調整硫酸鋁鉀等12種含鋁食品添加劑使用規定意見的函”(衛辦監督函〔2012〕1185號),意見函提出,根據《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管理辦法》規定,經研究,衛生部擬調整《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1)中硫酸鋁鉀等9種含鋁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范圍、用量,撤銷酸性磷酸鋁鈉、硅鋁酸鈉和辛烯基琥珀酸鋁淀粉3種食品添加劑。鋁含量引起了社會的高關注度。
鋁可擾亂
人的代謝
華南理工大學輕工與食品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系系主任、教授李汴生博士告訴記者,之前曾有我國居民膳食中鋁暴露評估調查,相關結果顯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標準,每人每周鋁的(安全)攝入量是每公斤體重2毫克,而監測發現我國人群中有30%多的個體超過了2毫克。北方比南方問題嚴重,其中7~14歲兒童通過膨化食品攝入的鋁含量相對較高,并且隨著年齡的降低,鋁攝入量有增高的趨勢,特別是4~6歲的兒童。
李汴生教授透露,長期以來,鋁一直被認為是無毒元素,鋁制炊具、含鋁膨松劑和凈水劑等普遍使用,均未發現鋁的直接毒性。但近幾年的研究表明,鋁可擾亂人體的代謝作用,對人體健康造成長期的、緩慢的危害。國際上已有不少報道指出:體內鋁的積累可減退記憶力、抑制免疫功能及阻礙神經傳導。鋁與老年性癡呆癥有密切關系,也影響兒童的發育和認知。此外,鋁在體內積蓄會增加腎的負擔,對腎臟造成傷害。
此次調整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減少我國居民(尤其是兒童)膳食中鋁的攝入量。方法是通過降低目標人群膳食食品中的鋁含量來實現。鋁含量較高的食品,主要就是小麥粉(面粉)及其制品。我國的國家標準gb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規定,面制食品中鋁含量≤100mg/kg。“2011年我國居民鋁膳食暴露評估結果顯示,面食含鋁量最高,且面粉、饅頭、油條對鋁暴露量的貢獻率最高。”
含鋁類添加劑
可由其它添加劑替代
來源:廣州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