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31日電(財經頻道王碩)近十年來,中國奶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截止到2012年,中國奶牛存欄數已超過1440萬頭,根據數據顯示,2012年全球的總產奶量約為7.49億噸,人年均占奶量約為107公斤,雖然中國全年生鮮奶生產總量約達3825萬噸,總奶類產量約占全球總產量的6%,已位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年均占奶量僅約為27.3公斤,只有全球水平的25.5%。特別是在2008年之前的10年中,國內乳品行業處于高速發展時期,生鮮奶產量的年平均增長率是17.4%。而自2008年發生三聚氰胺事件后至今的四年多以來,中國奶業發展速度明顯放緩,生鮮奶總產量年均增長率驟降到1.29%。其中2008年為0.87%,2009年為-0.98%,2010年為1.56%,2011年為2.1%,2012年為1.5%。
針對我國奶業發展當中遇到的種種問題,2013年1月25日,《中國奶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行業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此次研討會就中國奶業現狀、市場監管、奶制品質量提升、產業效能提高以及中瑞奶業中心二期項目等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進行了探討。
由于中國的奶牛養殖規模程度偏低,一些大型牧場的年單產水平雖已突破8噸,但飼養成本偏重,實際利潤偏低,中國的奶牛養殖成本優勢已不存在,收奶價格已大大高出全球平均價格。因而導致近四成的乳品加工企業處于虧損狀態,同時導致還原奶粉越來越依賴進口,市場價格居高不下。
利拉伐東亞區總裁馬克-伐科能表示:“雖然中國乳業發展的步伐很快,變化很大,并且從2008年以來業內很多公司都動蕩頻繁,但我們可以更多看到好的和積極的部分,利拉伐在幫助國內眾多乳業企業建立從牧場到消費者這個過程中的監控點,保證奶制品的可追溯性,我們能斷言的是,可追溯性可以用在生產中,然后就可以監視違規和客戶需求的情況,從而從奶源源頭開始就采用標準程序,實現產量增加、可追溯的優質產出。這些好處是重大的。”
在談到具體措施時,馬克-伐科能指出,針對未來的中國市場,利拉伐將積極推動建設機器人全智能化牧場,它為中國市場解決兩個核心問題:第一,機器人牧場以高度的自動化應對行業知識的匱乏,解決了行業專業管理人才的不足。第二,機器人牧場為中國奶業的生產質量提供了一個簡單的解決辦法,即通過實現原奶生產的機械自動最大化,徹底實現原奶生產的標準化及可追溯。(中新網財經頻道)
來源:中國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