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大量農村人口尤其是青壯年勞力不斷“外流”,農村常住人口逐漸減少,很多村莊出現了“人走房空”現象,并由人口空心化逐漸演化為人口、土地、產業和基礎設施整體空心化。剛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動,農戶兼業化、村莊空心化、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農民利益訴求多元,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管理勢在必行。在連續3期聚焦城鎮化之后,本期“觀察”版聚焦農村空心化。
新春佳節臨近,很多人已經或將要踏上回鄉旅途。讓我們共同關注農村空心化問題,思考如何破解這個困局、呵護“鄉土中國”。
“拆舊”是基礎 “留人”是關鍵
——江西省新干縣“空心村”治理調查
“外面像個村,進村不見人,老屋少人住,地荒雜草生。”這是一首描寫農村空心化場景的小詩,讀來令人心情沉重。
近日,沿著蜿蜒山路,記者進村入戶,探訪江西省新干縣“空心村”治理情況。
鄉村“空心”嚴重,治理迫在眉睫
在溧水鎮莊里村,坑洼不平的黃泥路上積水成窩,枯黃的雜草在磚縫里飄搖,810年歷史的老村空蕩蕩的。村中許多廢棄房屋已經倒塌,有些占地200多平方米的老屋,住著祖孫三人或四人。村民小組長李小兵介紹,800多常住人口,差不多有400人在外務工。
走進潭丘鄉大塘村80歲老人陳八仔昏暗的家中,老人正在為11歲的孫女陳藝敏做晚飯。藝敏邊吃面條邊介紹家中情況:有兩畝地,父母都在廣東做裁縫;雖然爺爺對自己很關心,但自己也有煩惱,不想只和爺爺呆在老房子里……
村干部也有苦惱,“我們組織辦班培訓,讓中青年掌握一技之長,他們外出謀生沒問題??墒?,讓他們在家門口就業就不是村里能做到的,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的問題不好解決。”
來源:人民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