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天祝藏族自治縣華藏寺鎮榮牧養殖小區。養殖小區干凈整潔,分為管理區、養殖區、隔離區,四周圍墻全封閉,配套設施齊全。30多歲的養殖大戶拜德寬說起養羊頭頭是道,“南非美利奴羊”“綿羊穿衣”“舍飼育肥”等一個個養殖新名詞從嘴里隨口蹦出。
在拜德寬帶領下,我們先進入消毒室,經過紫外線燈管照射和消毒池消毒,隨后才進入羊舍。一排排藍頂白墻的羊舍整齊有序,分為種羊羊舍、育肥羊舍、懷孕母羊舍、羔羊舍等。拜德寬介紹,以前養土種羊,市場上不大受歡迎,如今他引進的南非美利奴肉用羊體格健壯高大,與當地細毛羊進行雜交繁殖,生產出了優質良種羔羊,4月齡雜交羔羊平均增重3.8公斤以上,羊毛細度提高了,經濟效益明顯增加。
進入一排高山細毛羊羊舍,頓感眼前一亮,一只只羊兒都穿著白布衣。拜德寬說:“這是縣畜牧局推廣的‘羊衣’,羊穿衣服,保暖、保膘又保油汗,最主要是保護羊毛,使羊毛梢不分叉,毛質純白干凈,賣的價錢高。羊穿衣前的1斤羊毛只賣10元,羊穿衣后的1斤羊毛能賣14元。去年,存欄的1000多只羊剪了8000多斤羊毛,大都是一級品,僅賣羊毛就收入11萬元。”在這里,每間暖棚圈舍都有統一標準的吃草車間、運動場、暖棚休息室,配有槽棚、飲水器,打掃得很干凈。幾位身著深藍色長大褂的工人,推著裝滿草料的小推車進入羊舍,群羊一見,蜂擁而至,擠向食槽,一時間食槽上面羊頭攢動,沒法添料。只見工人們不慌不忙,將食槽前的鐵柵欄一拉下,群羊立即被隔離;添好草料,向上一拉柵欄,群羊立即來食槽搶吃草料。
身穿工作服的王奶奶67歲了,被拜德寬稱為“羊把式”。王奶奶說:“以前我在家養十來只羊,在草坡、田間、荒灘上放養,賺錢少,還破壞草場。”如今她在這里按照工廠規定的程序,進行暖棚舍飼養羊,配合飼料的秸稈、玉米、青稞、油渣要按一定比例,要定期打防疫針,每只羊的飼料量、凈增多少肉等都有嚴格標準,每道程序都與自己的工資獎金掛鉤。王奶奶說:“科學養羊好啊,這里的羊個個肚子滾圓,生病少、出欄快。”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