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前后,豐益國際將公布2012年全年的業績。盡管去年下半年中國食用油利潤有所回升,但是從中糧集團、東凌糧油等對手的業績表現來看,豐益國際食用油業務要“一枝獨秀”的可能性不大。
糧油業“冬天”在后面
豐益國際和中糧集團在國內食用油市場的份額分居第一和第二名。中糧集團的食用油業務大體分成兩塊,一塊是產業鏈上相對前端的大豆、菜籽的壓榨,放在中國糧油控股;另一塊是“福臨門”等品牌食用油的銷售,放在中國食品。
盈利預報顯示,中糧集團2012年的食用油業績大幅跳水。中國糧油控股此前發布的公報顯示:“與截至2011年12月31日相比,本集團于本年度(2012年,記者注)綜合凈利潤將大幅減少,但跌幅較中期明顯縮窄。”
中國食品的表現更令人揪心:“本集團廚房食品業務于截至2012年12月31日年度錄得超過1億港元的虧損。”中國食品的廚房食品業務以分銷小包裝食用油為主,食用散油是小包裝食用油的主要原材料,由于2012年受到食用散油價格上漲的影響,中國食品在內的油脂企業未能將增加的成本全部轉嫁給客戶,這樣的影響在去年下半年影響更為顯著,導致中國食品上述業務出現虧損。
去年1~9月,豐益國際糧油貿易和加工業務稅前利潤累計虧損3217萬美元,與中糧集團可謂“難兄難弟”。
2012年對于國內食用油企業來說是困難的一年,而2013年并不意味著苦盡甘來,也許“冬天”還在后面。
食用油行業已是“紅海”,大豆壓榨能力超過1億噸,加工能力過剩一半左右,目前還有跟隨者競相涌入。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下稱“中儲糧”)近年來接二連三上馬新工廠,市場攻勢凌厲,一位食用油企業的負責人介紹,中儲糧“金鼎”品牌的小包裝食用油計劃5年銷量要達到100萬噸,價格戰是其開拓市場的主要手段之一,由此,食用油業務的利潤率還有可能走低。
大路貨競爭走到盡頭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