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是原產長江中下游的名優經濟魚類品種,該魚肉質細嫩,味道極為鮮美,與鰣魚、刀魚并稱為“長江三鮮”,得到廣大消費者推崇。
2000年以來,在市場需求和經濟利益驅動下,河豚魚被一些企業從長江三角洲引進到廣東省珠三角塘魚主產區試養,并獲得成功,成為廣東省名特優水產養殖品種。作為河豚魚的主產區,養殖區域主要分布在中山坦洲、佛山順德、江門新會、珠海斗門等地。目前,廣東海豚養殖面積近4萬畝,到2013年,產值達15億元。
河豚魚價格起起伏伏,讓不少河豚養殖戶心驚不已
2008年年底,當時國內河豚行情連續幾年低迷,導致大批養殖戶棄養。但國內部分地區放寬河豚禁食令,消費需求擴大,令河豚一時間供不應求。因此連續三年河豚魚養殖面積不斷擴大。直到2011年,廣東省河豚養殖面積逐漸穩定在4萬畝。
據業內人士介紹,2008~2009年底,河豚塘頭收購價格為10~13元/斤;2010年年初開始逐漸上漲,2010年年底價格最高時達46~48元/ 斤,此后長時間保持在35~40元/斤,一直到2011年年中收購價格都較高;2011年底價格開始下跌,最低為13元/斤左右;2012年3~5月份的出魚高峰期價格17~18元/斤,直到2012年底價格才有上漲的勢頭,特別是12月最后一兩周,廣東省河豚價格上漲了近5元一斤。
價格的上下波動導致養殖戶頻繁進出河豚業,對市場沖擊較大
2009 年開始河豚出貨量不斷增加,說明消費市場在不斷擴大。而大批養殖戶跟風養殖,難以保證河豚出貨量,限制了市場的擴增。一位河豚魚中間商黃老板表示, 2010年年初河豚價格開始上漲,當年年頭投河豚苗的養殖戶很多,持續的高價讓養殖戶狠賺了一筆,于是2011年吸引了大量的養殖戶投苗養殖河豚, 2011年的投苗量是最大的,2011年底價格下跌后,2012年年頭投苗的養殖戶就少了一半多。
河豚魚價格起伏暴露出背后的問題
針對近年來河豚魚價格的起伏,業內人士表示,主要原因還是信息不靈通,盲目跟風養殖。市場潛力雖然大,但是市場接納量是逐漸增大的,養殖戶的瞬間猛增,消費市場一時消化不了,價格出現周期性下跌是必然的。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