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業的慘淡告訴我們,無論是在實體經濟領域,還是在資本市場,由盛而衰往往只是一瞬間的事情,目前白酒行業似乎正在復制著這個不幸的過程。統計顯示,去年7月至今,a股市場中白酒板塊的市值縮減3300億元,基本相當于蒸發掉了兩個貴州茅臺的總市值。值得注意的是,從政策導向以及行業供求關系看,白酒行業的景氣度下行仍將大概率延續,這使得投資白酒板塊的思路不得不由此前的“成長為王”向“價值防御”過渡。
白酒股跌落“神壇”
相對于股價表現不佳的強周期股以及光伏等成長股,關注白酒板塊的投資者更多,幾乎涵蓋了從價值投資到趨勢投機的全部范疇。正是這樣一個資金介入程度較深的板塊,在過去三個季度給投資者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統計顯示,申萬白酒行業指數在2012年7月12日見頂,從去年7月16日至目前,區間累計跌幅高達42.68%,幾近腰斬,而同期滬綜指上漲1.80%。也就是說,白酒板塊近三個季度大幅跑輸大盤。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2月18日開始的市場調整中,滬綜指下跌8.51%,而白酒行業指數同期跌幅卻高達16.56%,白酒股的防御性不僅蕩然無存,反而成為做空資金重點狙擊的目標。
在個股方面,去年7月16日至今13只白酒股全部出現下跌,洋河股份跌幅最大,達到60.02%;老白干酒是其中跌幅最小的,但也下跌超過18%。經過近9個月持續下跌,a股白酒板塊的總市值由頂峰的7697.76億元,下降至目前的4344.59億元,累計損失3353.17億元。如果用更形象的比喻來看,截至4月3日收盤,貴州茅臺的總市值為1701億元,則白酒板塊目前已經幾乎蒸發掉了“兩個茅臺”。
從“成長”向“價值”過渡
經過如此巨大的下跌后,白酒板塊是否在短期孕育著一定的投資機會呢?對此,多數分析人士仍持謹慎態度。
導致本輪白酒板塊下跌的原因有二:一是政策性因素。二是行業產能過剩壓力凸顯。在限制三公消費等政策引導下,高端白酒銷量劇減,從而引發業績下滑擔憂。從歷史上看,政策性因素對白酒行業的抑制并不是首次出現。有業內人士指出,1989年和1998年,白酒行業都出現過明顯的景氣度下行周期,主導因素均為政策預期。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