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以來,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之風席卷各地。受此影響,茅臺、五糧液等名酒價格一路下跌。同樣作為高檔宴會上的常見之物,海參的價格是否也出現了相同的變化?每年4月,是煙臺新鮮海參上市的時間,對此問題,記者在市場上進行了調查。
“鮮參比去年便宜了十幾元”
4月12日上午,在煙臺市環海農貿城里,鴻運參王店的店主老王在不斷接打電話的間隙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今年的訂單比去年同期少1/3,我現在得多聯系買家,否則自己進貨都心里沒底。”他說。
老王從事海參購銷業務多年,據他介紹,海參價格雖然因產地、品種不同而各有差異,但就現在市面上最常見的鮮參而言,往年價格大都在每斤80元以上,單價高時可接近百元。但今春的新鮮海參剛一上市,就比去年便宜了十幾元,直接掉到了60元多一點。雖然春季海參在五一大規模上市時,可能價格還有變動,但比去年下降幾乎成為定局。
“今年減少的訂單主要來自酒店。”老王說,但他的供貨對象包括了上海、北京、沈陽等國內諸多大城市的酒店,在銷售比例上,與來自煙臺本地酒店的訂單基本上平分秋色。
供職于當地一高檔賓館的劉志東也印證了老王的觀點。劉志東所在的賓館以承接公務宴會為主。據他介紹,因為煙臺早在前年就已推行政府機關中午禁酒令,所以自全國興起“節儉風”以來,與別處相比,自己賓館名酒消費前后反差不大,但海參的消費差別卻十分明顯。“現在吃飯很少上海參,賓館也不敢多進貨。”劉志東說。
“北參南養”影響供求關系
來自酒店的訂單減少影響著海參市場的需求量,而海參產業規模的擴大也在另外一個方面改變著海參的供求關系。
以煙臺為例,根據當地漁業部門公布的數據,2012年,煙臺全市海參養殖面積達到33萬畝,鮮參產量為2.7萬噸,維持了近年來的穩增態勢。“不光本地海參養殖規模在逐步擴大,"北參南養"也給市場造成一定沖擊。”煙臺海洋與漁業局市場與質量監管科科長譚孝說。
所謂“北參南養”,即產自渤海、黃海的海參參苗,運到水溫相對較高的福建、浙江東海海域進行養殖,形成“北方供苗,南方越冬”的模式,以此縮短海參的生長周期,提高產量。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