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前,《南方日報》以“湖南問題大米流向廣東餐桌”為題,報道了湖南鎘超標大米進入廣東市場的消息。該報道稱,2009年深圳市糧食集團有限公司從湖南采購上萬噸大米,經檢驗,該批大米質量不合格,重金屬鎘含量超標。但這批大米近日被發現流入廣東市場。廣東是湖南重要的大米輸出地。消息傳出后廣東市場開始拒收產自湖南的大米,這給湖南大米加工企業帶來巨大影響,最嚴重的地方甚至有70%以上的大米加工企業停工。來看記者的調查。
4月初,記者來到了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的蘭溪鎮,這里是湖南省最大的大米加工集散地,也是全國十大大米加工基地,蘭溪鎮上聚集著200多家大米加工企業。彭佑林是一家米業公司的老板,記者找到他時,他正在組織工人,將剛剛從廣東退回來的大米搬到倉庫。湖南省益陽市佑林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彭佑林告訴記者,都在說湖南的米超標,導致了這里大米不銷,自己的貨退回來了許多。
彭佑林工廠的大米有80%銷往廣東、福建,對于彭佑林來說,現在不僅是賣出去的大米被退回,他的工廠最近一個月幾乎處于停工狀態。彭佑林說:“我們原來一天的話,可以生產到120噸,最少的話也是生產40噸到50噸,現在的話就生產到10噸,3天兩天生產一次,就這樣的。”彭佑林的工廠年加工大米約2萬噸,在當地屬于中等規模。這里是彭佑林工廠其中的一個生產車間,半間屋子堆放的都是去年收購上來的稻子,從機器上的灰塵看得出已經停工多日。彭佑林告訴記者,他現在最大的壓力是倉庫里的3000多噸稻谷,收購這批稻谷他從銀行貸了1000萬元的貸款,每個月光是利息就要七八萬元,再加上工人工資、倉儲和管理費用,他的工廠現在一個月要凈虧15萬元。
來源:cctv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