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和國際食品科技聯盟共同舉辦的2013年國際食品安全論壇于2013年4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開。本次論壇吸引了海內外500余名來自食品衛生、科技、企業界及相關管理部門的代表參加,與會代表圍繞“食品安全風險控制和標準建設”這一主題,在北京友誼賓館進行了為期兩天的交流與討論。
會上,據主辦方介紹,本次會議將“食品安全風險控制和標準建設”定為主題,即是將近期我國食品安全管理的重點和難點相對應起來;食品安全風險控制首先強調的是企業的責任,預防重于風險;又突出了近期中國食品安全監管急需破解的難題——標準建設。
食品安全的風險控制
食品安全與消費者的健康息息相關,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食品安全已經不再是某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問題,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食品安全問題,都會對全球的食品生產與食品貿易帶來深遠影響。加強食品安全的風險控制尤為緊要。具體做法根據與會專家的討論,則是消費者、監管層、企業、媒體在食品安全控制方面都應履行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
就消費者而言,則是要提高自己對食品安全風險的認知。百勝餐飲集團中國事業部資深副總裁裴華慶表示,以科學為基礎的監管基礎則是全社會必須形成針對食品的科學認知,沒有食品科學的進步和食品加工技術的提升就不可能提供安全、充足的食物。現在不少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就存在認知上的錯誤,不少消費者認為食品添加劑是不良廠商的奸詐行為,殊不知,食品添加劑只要符合國家標準,是可以安全放心食用的,如果沒有食品添加劑,超市里的食品也絕對不會琳瑯滿目。
“食品安全沒有零風險,但是必須零容忍”,這是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陳君石院士的名言,但為何做不到零容忍,這其中與政府監管部門有著很大關系。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之所以層出不窮、屢禁不止,一是違法者的違法成本低,更多的時候則是監管部門的不作為,不少監管部門出于各種利害關系,對食品違法事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出事了相互推諉,或以權遮天,掩蓋事實。雙匯瘦肉精事件發生后,涉案地某領導曾質問記者:“為什么你們要曝光瘦肉精?現在把我們累死了!”這句話聽上去可笑,但笑過之后卻是深深的悲哀。
來源:慧聰食品工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