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玉米春播可能會推遲半個月。”黑龍江省肇東市玉米專業合作社社員單玉恒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如果全年積溫不足,玉米產量將會受到不小影響。
據了解,“東北糧倉”正遭受春澇和低溫災害,其中黑龍江省澇情是1961年以來最嚴重的一年。農業部發布的信息顯示,去年10月以來,東北地區降水異常偏多,氣溫持續偏低,低溫春澇“雙碰頭”,給春整地和適期播種帶來嚴峻挑戰。近日,農業和水利部門就此密集召開專題會議,并派出多個專家指導組到東北主產區開展保春播技術指導工作。
記者在吉林采訪了解到,進入4月,吉林省已迎來兩場明顯降雪,省內多地被皚皚白雪覆蓋,土壤過濕,春澇嚴重,加之氣溫低、土壤化凍慢,致使全省今年備耕、春耕生產進度明顯偏晚。
“今年東北的春播延遲已成定局,大約會在10天至15天左右,這樣的春澇和低溫天氣50年、60年來都是罕見的。”中華糧網高級研究員李驚濤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目前糧食生產形勢比較嚴峻,后期還得看有效積溫,尤其是關鍵生長期的天氣情況。
李驚濤介紹說,東北第一、第二積溫帶主要種的是中晚熟的玉米品種,受春播延遲影響,早熟品種的播種面積可能增大。中晚熟品種每公頃產量在8000公斤至10000公斤之間,而早熟品種每公頃產量僅為7300公斤至8000公斤,兩者產量相差20%左右。
與此同時,北方11個冬小麥主產省中有10省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情,其中陜西省出現秋冬春三季連旱。截至4月18日,全國冬小麥因旱受災面積3939萬畝,比上年同期增加3378萬畝。此外,全國小麥病蟲害較去年同期增加45%,預計隨著氣溫回升和降雨量增加,小麥病蟲害將加速發生蔓延。
在河北省,19日開始出現持續大范圍雨雪天氣,4月飛雪在河北氣象歷史上并不常見。記者在當地了解到,目前河北省小麥正值拔節期,中南部麥區已進入拔節后期,即將進入孕穗期,是對低溫冷害最敏感的時期。持續低溫,輕則凍傷葉片,重則影響小麥抽穗,造成減產。
來源:經濟參考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