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工程院第124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在京成功召開。此次論壇以“魚類工業化養殖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從我國魚類工業化養殖產業發展趨勢和技術需求的角度出發,結合本領域的科研成果,對工業化養魚各個方面的研究都進行了廣泛的研討。
中國工程院院士雷霽霖,提出了產業發展中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和工業化發展的必要性、可行性,指出推廣“裝備工程化、技術現代化、生產工廠化和管理工業化”的“四化”養殖理念對進一步推進魚類養殖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養殖業向高端產業化方向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水產養殖業作為大農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已經成為關系民生的重要的社會經濟問題。中國雖然是世界第一水產養殖大國,但養殖模式較為傳統,嚴重制約著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資源與環境的剛性約束也成為今后長時期制約我國水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
魚類工業化養殖模式的出現,標志著魚類養殖工業化變革的到來,它能否使養殖業擺脫自然環境的束縛?變得可控性更強?使水產養殖業保持可持續發展呢?本報記者專訪了提出該理念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雷霽霖先生。
先進養殖模式多元發展,構建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水產養殖大產業
記者:什么是水產工業化養殖?它具有哪些特點及優勢?雷院士:工業化養殖的基本概念就是集工程化、工廠化、設施化、標準化、規范化、數字化、信息化之大成于一體的現代化養殖新模式。它的核心技術是四化養殖(即裝備工程化、技術現代化、生產工廠化和管理工業化);其技術體系包括種子工程、營養飼料工程、疾病防控工程、循環系統工程、加工與質量安全工程、物流與營銷工程等六大板塊的建設。
狹義的或典型的工業化養魚是指陸基封閉式或半封閉式循環水系統養魚;廣義的工業化養魚則涵蓋了陸基工廠、大塘循環水養殖、海洋牧場、現代化深水網箱等工業化形態的基本生產模式。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