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馬鞍山市農委發出關于切實抓好小麥條銹病、赤霉病防治工作的緊急通知,并組織農技人員帶著“藥方子”走向田間進行指導。
據馬鞍山市各植保站監測,4月中旬小麥條銹病在馬鞍山市各縣已點片發生,病葉率0.5%-1%,發生面積達5萬余畝,主要發生品種有楊麥、寧麥系列,且呈擴散蔓延趨勢,今年小麥條銹病隨氣流波及馬鞍山市,導致發生點多面廣,近期低溫多降水過程,非常有利于病菌侵染傳播。
此外,馬鞍山市主栽的小麥品種多不抗條銹病,適宜病害擴散蔓延,預計將達中等偏重發生。
市農業專家指出,小麥條銹病發病周期短、傳播速度快。各地在開展病情調查的同時,要“帶藥偵查,發現一點控制一片”,及時控制發病中心。當大田條銹病病葉率達0.5%時,要及時組織病蟲害防治專業隊全面開展普治。農業專家建議使用三唑酮、烯唑醇、丙環唑、腈菌唑等高效、低毒、低殘留對路農藥,小麥條銹病發生程度重的田塊要于首次施藥10天后再補施一次。與此同時,防治赤霉病藥劑推薦選擇滲透性、耐雨水沖刷性和持效性較好的農藥,如畝用有效成分氰烯菌酯37.5克(畝用水量不少于40千克),或甲基硫菌靈70克,或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克,或40%多菌靈懸浮劑150克。
來源:皖江在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