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水產業再傳喜訊,黃沙鱉、胡子鯰兩個良種場通過自治區驗收;羅非魚良種場去年已成功建立;四大家魚良種場正在申報當中……水產良種場的建設完善,為我市水產業發展提供種質純、品質高的水產品種和親本。
良種是如何培育出來的
在福綿管理區沙田鎮六龍村,占地100多畝的廣西玉林龍泉黃沙鱉良種場里,“這個是親鱉池,旁邊的是稚鱉池,再過去是幼鱉池和成鱉池……”老板陳昭平邊走邊介紹,良種場按鱉繁殖的工藝流程來布局,整體分成5個水域。
“優種出優品。”有著10多年養殖經驗的陳昭平如是說。該良種場共有6500只親本,其中3500只為南流江野生黃沙鱉、1500只來自其他養殖場、 1500只為本場多年選育優品,經過四五個步驟,優中選優,最終確定品質最優良的親本黃沙鱉。嚴把種源關、制定養殖標準、嚴格執行養殖程序……他告訴記者,黃沙鱉的良種選育是養殖的根本所在,只有最優的親本才能生產優質品種。
在福綿管理區福綿鎮水嶺村,廣西玉林市胡子鯰良種場一派熱鬧的場景,不少廣東車牌的車輛正等著裝貨。該良種場總經理王劍笑著告訴記者,該場去年生產各類魚苗7億多尾,銷售收入達1500多萬元,深受養殖戶喜愛。
“他們的產品有競爭力,品質好、生長速度快、抗病力強。”玉林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江新華如是說。原來,該公司早在2008年就開展胡子鯰的人工繁育、選育和苗種培育工作,2011年以來更是加大對良種選育培育技術的研究力度,專門成立了原良種選育專題研究小組,目前已步入原種選育、保存和生產的軌道。
良種讓水產業更“肥”
年產魚苗200億尾、擁有親魚100噸。盡管尚未獲得良種場認證,但廣西北流市宏泰漁業有限公司無疑是我市乃至全廣西魚苗生產的龍頭老大。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