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上午,經過10小時的路上運輸,50箱10000頭烏賊苗從舟山朱家尖運抵位于玉環縣干江鎮垟坑鹽場的池塘。養殖戶方于林和他的伙計小心翼翼地將裝在泡沫箱充氧袋里的烏賊苗倒入池塘里。筆者在現場看到,養殖烏賊的兩口池塘屬于新改建的池塘,面積每口大約有5畝,這些烏賊苗胴長二三公分,在池塘的水面上歡快地游著,非常可愛。
烏賊屬頭足類,曾是我國傳統“四大海產”之一,肉味鮮美,營養價值高,歷來被人們奉為海中珍品,深受人們喜愛。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由于人類大量捕撈,致使烏賊資源面臨枯竭,寧波大學的專家教授經過多年努力,于今年年初成功攻克了烏賊親體捕撈、馴化培養、苗種繁育與養殖關鍵技術,使得人工養殖烏賊成為現實。
方于林介紹說,這批烏賊苗分兩種,一種叫虎斑烏賊,另一種叫擬目烏賊,每種各5000頭,分開養殖,這些烏賊苗是寧波大學的專家教授在位于普陀區朱家尖的舟山市水產研究所基地繁育成功的,據專家推薦,虎斑烏賊和擬目烏賊具有生長快、食性廣、抗病力強等特點,比較適合在高位池和一些大的蝦塘養殖,正常情況下,養殖三個月后,這批烏賊苗即可長到1~2斤,經濟效益非常可觀。
“這幾天池塘里不用投餌料,池塘里本身就有藻類可供烏賊苗食用,過幾天再往池塘里撒蝦嘰,剛開始每口池塘投5斤蝦嘰就夠了,不要太多,太多烏賊苗吃不了容易腐爛影響水質,然后逐漸增加投餌,餌料也可以選用小魚小蝦,養殖過程中還不需要增氧機增氧。” 方于林說,寧波大學的專家事先已經傳授給他養殖烏賊的關鍵技術。養殖過程中,寧波大學的專家還將不定期的來玉環進行技術指導。
據了解,方于林原先從事灘涂貝類養殖,由于當地漩門二期、三期的圍墾,灘涂可養面積日漸萎縮,當地水產技術推廣站的漁技人員獲悉寧波大學專家成功繁育烏賊苗的信息后,第一時間聯系當地的水產養殖戶,最后方于林決定與對方合作,成為我市嘗試人工養殖烏賊第一人。
據悉,我省池塘養殖烏賊之前尚無成功的先例,其它省市也鮮有報道。如果這次烏賊人工養殖嘗試獲得成功,就可帶動整個產業,屆時,價廉物美的鮮活烏賊將越來越多地“游”進市民的廚房。(倪建軍)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