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了美麗的內蒙古,考察團來到了齊齊哈爾市甘南縣長山鄉,長山鄉耕地總面積為35萬畝,玉米種植面積為27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77.14%,剩余8萬畝耕地種植的為水稻,近幾年水稻種植面積增長較快。今年甘南縣開始播種時間的為5月6日左右,現已基本完成播種,由于近期天氣狀況良好,氣溫較高,出苗情況較好。
玉米烘干貿易企業因糧質低而獲利。由于去年玉米播種時間較晚且秋季雨水大,糧食水分較高,糧價較低。農民多數期待春節后糧價會像往常一樣上漲,但是實際上年后糧價由0.82元/斤下降到0.76元/斤。為防止玉米霉變,年后農民集中賣糧,這使糧價不斷下跌,給部分農民帶來了經濟損失。但是玉米烘干貿易企業卻在這種情況下盈利不小,年前年后的價格差直接降低了貿易企業的收購成本,0.76元/斤的潮糧經過烘干后就可以賣到1.05元/斤,并且由于今年玉米水分高,烘干需求增加,烘干費也由原來的10元/噸上漲到100元/噸,玉米貿易企業利潤空間增大。
玉米、水稻種植面積增加,大豆種植面積減少。截止到5月16日,齊齊哈爾市玉米播種面積為2088萬畝,大豆播種面積為600萬畝,而去年玉米播種面積為1800萬畝,大豆播種面積為800萬畝,約200萬畝大豆改為玉米。種植面積的變化主要受產量和效益影響,甘南地區水稻畝產為1100-1200斤左右,玉米畝產為1200斤左右,而大豆畝產僅為260-270斤,從凈效益來看,水稻最高,玉米其次,大豆效益最差。
“種強銷弱”影響齊市農業發展。齊市玉米加工企業較少,龍江中糧生化作為齊市少有的深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為1200萬噸。由于齊市位于鐵路線的末端,加之該地區又是煤炭、木材等重要產品的產地,鐵路運力較為緊張,特別是在冬季,煤炭消費旺季,糧食運輸更加受到制約。齊市糧食產量高,但產業鏈較短,形成了“量多鏈短”的局面,很多加工廠都在銷區設廠,將糧食外運到南方的加工廠加工,齊市雖然供應糧食但卻不能充分享受加工利潤,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發展情況不匹配。(孟祥怡)
來源:新浪財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