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20日左右,大連長海縣的蝦夷扇貝養殖戶就開始采購苗種。一粒粒如同小米粒大小的蝦夷扇貝苗放進海面上的浮筏,大概經過兩年長成“成貝”便可以銷售了。去年,大長山島鎮三官廟村養殖戶王作成、梁永華夫婦購買了800萬粒,但今年只買了約500萬粒蝦夷扇貝苗。老王說,“養殖投入大、風險高,我不想把規模搞大了。幸虧今年苗種價格小幅下降,不然就買這些苗,也得東借西借了。現在大家手頭都不寬余,如果規模搞大,沒準還得借高利貸。”
老王介紹,由于海上養殖苗種投入大,而近年來養殖效益又時好時壞,不少中小養殖戶在購苗季節多少都需要從外部籌措一部分資金,解一時之急。前幾年,有銀行曾經為養殖戶開辦過小額貸款,后來取消了。因為養殖效益不穩定,一些人還款不及時,銀行就不干了。老王說:“正規銀行借不出款,養殖戶只好向親戚、朋友借,苗種得年年買,錢哪能年年借。”所以不少人就向民間資本借貸,程序簡單、放款快捷。盡管利息不低,但也不是誰都能借到的。目前,養殖戶民間借貸的利息一般是2成,周期為10個月。
目前,在長海地區,養殖戶通常會在5月底采購蝦夷扇貝苗進行養殖,10月份開始采購毛蚶苗種養殖,11月份開始采購櫛孔扇貝的苗種。像老王夫婦這種“夫妻檔”的小養殖戶,每次購苗一次性支出少則萬八千,多則數萬元。規模越大投入越多。如果趕上哪一茬“收成不好”,遇到惡劣天氣等多種因素養殖水產品死亡率高,再加上平日里雇工等各種支出,買苗的時候就很可能出現“上頓不接下頓”的資金斷流現象。“就我身邊這些小養殖戶,我估計約有40%都需要借錢買苗。”老王說。
“養海比種地累啊,何況投入大、風險高,收入也沒有外人想象得那么高。”老王說,夫妻二人一年辛苦下來純收入也只有五六萬元。(智曼卿)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