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網站公布了第一季度餐飲食品抽驗結果,其中一項結果為44.4%的大米及米制品抽檢產品發現鎘超標。這一事件,不由得讓人們想起了去年底廣州番禺一些菜地用垃圾廢電池堆肥事件。一時間,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
據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環境修復研究中心主任陳同斌透露,目前中國10%的耕地受重金屬污染,其中鎘、砷污染的比例最大,分別占到受污染耕地的40%。以中國18億畝耕地計,受污染的土地有近1.8億畝。
而據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農業資源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茹淑華介紹,鎘、汞、鉛以及類金屬砷在土壤中累積后,會被作物的根系吸收,重金屬元素通過作物根系向作物的地上部遷移,并在作物的可食部位累積。
“大米和蔬菜出現重金屬超標的問題,根源原來是出在土壤上?!奔易V州番禺的吳小姐表示,這段時間隨著媒體不斷曝光,她終于明白,罪魁禍首是土壤。這一發現,讓她很是焦慮:“如果土壤一直沒有治理好,難道我就得一直吃重金屬超標的蔬菜和大米?”
吳小姐的焦慮具有普遍性。在土壤重金屬超標、農藥泛濫的今天,很多市民抱怨,每當上菜市場買菜,都不知道買什么好?因為,不知道在那些蔬菜葉子上,殘留了多少對身體有害的農藥?
“水耕栽培出來的蔬菜,可以滿足市民的健康需求?!比涨?,廣州市富國創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增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水耕栽培又稱養液栽培,為無土栽培的方式之一。其特點是完全不需要土壤,而將植物生長所需的各種養分,依其需要量調配成培養液,供作物吸收利用。
劉增方表示,作為一種無土栽培法,水耕栽培沒有土壤為介質,既杜絕了重金屬超標的隱患,又使得病蟲害的發生幾率大幅度地減少,不需要噴灑農藥。據其介紹,在看到消費者健康飲食的需求后,公司便從澳洲引進了水耕栽培技術以及紅珊瑚等蔬菜品種,在帽峰山開辟出了一片試驗田,目前主要供應香港市場。而在花都獅嶺鎮黎村投資2億元興建的締詩蘭卡生態園今年7月也將開園。
據專家介紹,水耕栽培技術在澳大利亞較成熟,因不用受土地的限制,甚至在新加坡的大廈頂層也有用這種技術種蔬菜的。水耕栽培出來的蔬菜可以符合國際上最高品質的“三無”食品標準,即無農藥殘留、無有害重金屬、無有害病毒細菌,且采用深水循環式水耕栽培法,植物所需的各類營養素得到了充足保障。
來源:南方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