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北京小吃申遺調研階段成果將在今日發布。按照申遺需逐級提出的原則,最快在年內,北京小吃將完成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此后,國家級非遺的申報工作也將啟動。業界認為,這將逐步改變北京小吃品種繁多但經營分散,缺乏品牌效應的現狀,同時增加文化賣點。
據介紹,北京小吃打包申遺始于2010年11月,當時曾有聲音呼吁北京小吃要進行申遺,隨后北京老字號協會便啟動計劃。此后,北京小吃已成功申請成為北京西城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北京小吃正在市級申遺階段。
北京老字號協會會長姜俊賢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專訪時透露,北京小吃雖然品種繁多,但單一品種的經營規模和影響力普遍較小,且經營分散,無法形成品牌效應。目前,除了“都一處”等有特殊歷史背景、獨特技藝的老字號小吃外,多數北京小吃單獨申遺都比較困難,因此才選擇將北京小吃用打包方式申遺。這種模式不僅能實現北京小吃聚集在一起形成規模效應,也能為各小吃經營者之間搭建交流的平臺。
資料顯示,北京大部分傳統小吃多以家族式經營為主。在經歷數次體制改革后,一些經營者已經意識到北京小吃“抱團”發展帶來的商機。目前,護國寺小吃店、萬豐小吃城等經營模式已為北京小吃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專家建議,無論以何種方式經營北京小吃,首要任務是形成“利益共同體”。
對于打包申遺的未來,姜俊賢建議,北京小吃經營者未來要重視“文化牌”的推廣,加強正面引導,讓“吃小吃”變成“吃文化”。在上述專家看來,申遺也有助于統一引導北京小吃向現代化市場的需求靠近。借助申遺時對各種技藝的梳理過程,為北京小吃樹立行業標準打好基礎,進而規范市場。
業界認為,打包申遺將讓北京小吃迎來新的發展契機。企業要抓住機遇進行改革,如小吃企業的經營方式、體制以及產品創新等方面,要根據現代市場需求進行改變。未來,北京老字號協會還會在引導北京小吃發展方面做更多工作,如制作技師的培訓、小吃標準的制定、統一的市場推廣等。
來源:北京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