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濱州市沾化縣濱海鎮部分養殖池的南美白對蝦陸續開始收獲,運輸冰塊的車輛也開始忙活起來。隨著該鎮對蝦產業的不斷發展,冰塊制造業興旺起來“再過陣子,對蝦全面收獲,那時候,保鮮冰塊供不應求。”蝦池旁的一位“冰老大”興奮地說。
近幾年,濱海鎮利用沿海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對蝦養殖業。隨著養殖技術的不斷提高和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對蝦產量大幅提高。這也帶動了制冰、飼料、漁具加工以及旅游觀光和餐飲服務業的快速崛起,使對蝦的“尾巴”越來越長。
立體養殖——荒堿灘地成了“金疙瘩”
目前,該鎮對蝦養殖已經實現了粗放型養殖向精細化養殖轉變,單一型養殖向立體型養殖轉變。灘涂養殖向多品種、優質化、立體生態高效養殖的重大轉變,由單一的養殖南美白對蝦發展為基圍對蝦、南美白對蝦、梭子蟹、文蛤、鱸魚等多個名優新品種的養殖。海水養殖模式發展為蝦貝混養、魚蝦混養等多品種立體生態養殖。養殖面積也由原先的10萬畝迅速發展到20多萬畝,原先的荒堿灘地坑塘河渠如今變成了“金疙瘩”。
“抱團創業”——對蝦產業“挺直了腰桿”
為提高抗擊風險能力,提高對蝦質量和養殖水平,該鎮申請成立了全縣第一個水產養殖產業的行業組織——沾化福海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注冊資金80萬元,養殖面積2萬畝,吸納社員170多戶。合作社的成立,在貸款扶持生產、引導農民科學養殖、組團參與市場營銷等方面發揮了十分積極的作用。合作社的良好運行,還進一步提升了濱海海水水產養殖的知名度、美譽度,北京、天津、淄博、東營、濟南等地的客商都慕名而來,使濱海對蝦一直暢銷不衰。合作社組織社員“抱團創業”,占據了市場主動權,讓養殖戶成了最大的受惠群體。
產業帶動——對蝦“尾巴”越來越長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