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過期鹵制品"整容"后重入市場,企業回應稱系個別員工行為
問題"鄉巴佬"是怎么流入市場的
記者對話犯罪嫌疑人揭開黑色利益鏈內幕
"鄉巴佬":蒼南、平陽一帶的著名袋裝鹵制品,有雞鴨腿、雞翅、豬蹄、鹵蛋等。因為最早的品牌叫"鄉巴佬",于是后來很多消費者習慣把此地這類食品統稱為"鄉巴佬".
今年3月,溫州警方接到群眾舉報,大量過期、變質的"鄉巴佬"口味袋裝鹵制品從溫州蒼南、平陽一帶的鹵制品企業流出,經不法分子用洗衣粉等清洗,再用胭脂色、食用色素紅曲紅、調味粉和牛肉膏等染色劑"整容"加工,變成散裝鹵制品后,被當成正規熟食,低價售賣到市場上。
6月8日晚上,溫州警方組織100多名警力,加上當地質監部門,在蒼南、平陽等地的多個點進行了聯合抓捕。在這次統一抓捕行動中,現場查扣各類問題鹵制品30余噸,并刑拘14名嫌犯。
日前,經甌海區檢察院批準,甌海區公安分局以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對7名犯罪嫌疑人執行逮捕,并對另外7人實施取保候審措施。
案發后,一些涉案"鄉巴佬"企業回應稱:系內部管理不嚴,導致個別員工(數家企業聲稱是負責銷毀的"鍋爐工")擅自將過期退貨賣給不法分子。這是個別員工行為,不是企業行為,且是偶發行為,不是長期的。
那么這些鹵制品到底涉及多少廠家?他們以何種方式交易?都是怎樣的價格?有多少銷量?是不是真如企業回應的那樣?究竟是誰將過期、變質或臨保的袋裝鹵制品賣給不法分子呢?
昨天,記者來到甌海看守所,對已經批捕的犯罪嫌疑人甲某、乙某和甌海熟食批發商陳某某進行了采訪,試圖揭開這個黑色利益鏈的內幕。
聯系買賣退貨的是老板
記者:你們向企業收的都是哪些貨?
甲某、乙某:條肉(鹵豬蹄上的皮肉、筋)和鴨肉片這些邊角料(廠家包裝時切下來的多余的肉,俗稱邊角料),還有退貨(過期、臨保或包裝漏氣變質的袋裝鹵制品)。
記者:收退貨都是跟誰聯系?
甲某:都是老板父母或者老板本人。
乙某:老板、辦公室主任。
記者:誰過來跟你交易?
甲某:一般都是老板父母。
記者:之前有企業說是廠里的鍋爐工、員工賣給你們的,是不是這樣?
甲某:不是。是老板。
拆了包裝為掩蓋過期變質
記者:貨是廠家裝好給你們嗎?
來源:錢江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