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鹽迫在眉睫。按照世界衛生組織指引,人均日攝鹽量應少于5克;而中國營養學會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標準,每人每日的食鹽攝入量應控制在6克以內。然而,調查發現,全國人均日攝鹽量達10.6克。衛生部門調查顯示,北京人每天吃鹽平均13.4克,農村地區更高達16.5克,總體而言“北咸南略淡”。廣東口味清淡,人均日攝鹽都達到了9.1克,也超過了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標準的70%。
專家指出,“重口味”的后果,就是高血壓患者群體龐大,廣東省“5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高血壓,50歲以上是1/2。”高血壓又導致中風、心臟病、慢性腎病死亡率高,如果人均攝鹽減至4~5克,專家推算廣東每年因這些病死亡的人數將下降5萬。在吃鹽更多的我國北方地區,高血壓的患病率更高。據了解,我國居民85%死亡歸因于這些慢性病,其中心血管、腦血管病占40%,居死因首位,超過腫瘤。
廣東省疾控專家許燕君表示,在各種慢性疾病防治方案中,減少鈉鹽的攝入無疑是最切實可行的方案。不過,口味是日積月累養成的習慣,專家因此推薦更為可行的“減鈉不減咸”方案,低鈉鹽雖然鈉含量減少35%~40%,但咸味差不多,比單純減鹽的可接受度更高。
昨日,由省預防醫學會、省鹽業集團公司舉辦的廣東省減鹽行動正式啟動,擬于三至五年低鈉鹽食用率達到30%左右。口味難改,因此,活動倡議“減鈉不減咸”,以含鈉70%、含鉀30%的低鈉鹽,逐漸取代90%以上鈉含量的傳統鹽。據悉,我國不少地區已經率先啟動“限鹽行動”,如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西藏等省(市)已向集體食堂、餐館、家庭推廣使用低鈉鹽;北京還明確提出通過三至五年時間,使北京居民低鈉鹽食用率達到10%。
不過,專家提醒,一般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壓、冠心病、中風后遺癥等人群適宜吃低鈉鹽。而尿毒癥、腎功能受損等腎臟病患者不適宜吃低鈉鹽。
但是,低鈉鹽好過傳統鈉鹽,屬于優質食鹽品種。改吃低鈉鹽后,會不會增加市民群眾的負擔?記者走訪超市發現,400克一包的傳統加碘鈉鹽為1.3元/包,250克低鈉鹽為1.9元/包,這樣算下來,一個成年人吃低鈉鹽,一個月還不用花2元錢,相信市民還是可以接受的。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