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丁衛強
海蜇因其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碘等多種維生素,營養極為豐富,在我國有著廣闊的消費市場。高村鎮是文登人工養殖海蜇的主產區,經過多年的發展,海蜇養殖已走上規模化發展的道路,不少養殖戶依靠養殖海蜇走上了致富路。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高村鎮海蜇養殖基地,探究海蜇養殖的成功經驗。
5月到8月是海蜇的收獲期,一進入5月份,高村鎮望海曲家村張啟賓的養殖基地就經常有客商光顧,海蜇還沒長成就被訂購一空。張啟賓養殖海蜇已有近十年時間了。當時,他承包了村里的100畝池子養殖對蝦和螃蟹,一個偶然的機會,張啟賓聽說對蝦、螃蟹、海蜇可以混養,于是他便萌生了大膽嘗試的想法。
起初,張啟賓也不了解養殖海蜇的效益到底怎么樣,通過投放生物制劑科學優化水質、低鹽度馴化海蜇幼苗等一系列措施,第二年,張啟賓養殖的海蜇居然成功了,畝產量達200多斤,扣除育苗和養殖成本,100畝水面為他賺到了6萬元。看到張啟賓賺錢了,村民們紛紛開始效仿。2005年,高村鎮的海蜇養殖面積發展到了800多畝,農民純收入60多萬元。此后幾年,海蜇的市場價格也比較穩定,一直保持在每斤三、四塊錢,最高的年份每斤海蜇賣到了七塊。然而,海蜇養殖并非一帆風順,2011年,海上爆發赤潮,不少養殖戶將海水引入養殖池后,由于藻類大量繁殖嚴重污染養殖環境,導致海蜇全部死亡。
海蜇養殖損失慘重,然而慶幸的是蝦、蟹和海蜇混養模式讓養殖戶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張啟賓說,盡管海蜇可以和蝦、蟹混養,但海蜇對海水的鹽度要求很高,要經常換水,同時三者混養必須用隔離網隔開,避免互相殘殺。如今,高村鎮的海蜇養殖戶逐漸掌握了一套適合本地特色的養殖方法,海蜇養殖面積發展到1500多畝。
今年進入夏季后文登降雨量較往年明顯增多,養殖池鹽度降低導致海蜇大幅減產,每斤海蜇的收購價在4塊錢左右。盡管產量和價格都不如去年,但扣除成本,張啟賓的200畝海蜇仍然可以賺到10萬多元。
文登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王華東介紹,海蜇生長周期短,從幼苗長成可以銷售的成品需要40多天的時間,一年可以養殖兩次,本地的海蜇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因此海蜇養殖業的前景還是非常看好的。
責任編輯:superman
來源:文登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