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雪上加霜來形容美國知名乳企雅培目前在中國的境遇最恰當不過。
昨日一早國家發改委發布公告稱,包括雅培等在內的6家乳粉生產企業因違反《反壟斷法》限制競爭行為共被罰約6.7億元,其中雅培被罰金額為7700萬元,隨后雅培自己又承認確實卷入恒天然毒乳粉事件,至此證實了此前外界猜測的為恒天然毒奶粉事件中的“求瞞報者”,加之其在華十年間屢屢被曝光的事實,讓業內和消費者開始對雅培的誠信產生懷疑。
根據《反壟斷法》,一旦企業被反壟斷部門確認違法,可能面臨企業年銷售額1%-10%的罰款,具體處罰額度需要根據企業違法以及配合檢查的情況來確定。
來自業內的統計顯示,四大洋奶粉品牌——美贊臣、多美滋、惠氏及雅培自2008年國內爆發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后連年漲價,平均漲幅超過50%,其中雅培累計漲幅最高,超過60%。
“對于產品價格上調,曾有奶粉企業將其歸咎于成本上漲以及配方的更換。然而,從成本上看,2012年以來,隨著全球市場乳制品供應量增加,作為嬰幼兒奶粉原料的大包裝奶粉價格是一直在下降的。”奶業專家宋亮對于企業的漲價理由并不認同。不僅如此,不少業內人士也指出,對于乳企來說,成本的差別主要在原料,但全線成本相差10%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雅培在過去五年間,相比于其他三大洋奶粉品牌超過10%的漲價幅度,已經無法以成本上漲來掩飾。
不僅如此,在國家發改委宣布對其進行反壟斷調查后,在美贊臣、多美滋、惠氏等多品牌紛紛宣布下調價格以應對檢查后,雅培才緩慢地釋放出降價信號,且降價幅度最高僅為12%,與其五年60%的漲幅相差甚遠。因此,在昨日國家發改委宣布雅培的處罰金額占比年銷售額僅為3%也讓業內及消費者頗感意外。
除了遭遇國家發改委開出的罰單之外,昨日關于誰是恒天然毒乳粉事件中的“求瞞報者”終于有了定論:不但恒天然方面向記者證實了第八家受污染的企業為雅培,雅培自己給記者發來的采訪回復也承認確實有被召回的產品,但卻一再強調“在被卷入恒天然事件的過程中,雅培是逐漸從恒天然獲悉相關信息的”,而就在前一天,雅培還發布聲明強調“那家要求隱瞞信息的企業絕對不是我們”,稱企業供應中國市場的所有產品均未使用恒天然問題原料。
來源:遼寧消費維權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