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的高溫天氣,把蔬菜價格都“蒸”漲了。青菜、芹菜等葉類蔬菜價格漲幅超過了50%,青椒、小紅尖椒等價格,更是讓“馬大嫂”們連喊價貴。
16日,記者走訪菜販、批發市場和蔬菜基地發現,受持續高溫干旱天氣影響,紹興的蔬菜基地普遍減產,市場上賣的部分青菜價格出現明顯上漲,預計這種情況將持續到9月。
蔬菜減產價揚
當天上午,記者走訪了柯橋城區“裕民”等幾家農貿市場,發現很少有本地葉菜的蹤影,受高溫影響,菜的價格比平常漲了不少。“太貴了!蔬菜價格都快要趕上肉價了。”在一攤位前,市民朱大媽邊挑著菜邊抱怨說,一斤青菜都要5元錢。高溫天里菜價上漲,每天的餐桌成本讓朱大媽直喊吃不消。
“葉菜價格比平常漲了一半,小紅尖椒、青椒這些價格漲幅更大,這樣的小紅椒要20元一斤。”一位攤主告訴記者,進入7月以來,蔬菜的價格天天漲,小棠菜從每公斤4元漲到了現在的8元,茄子、毛豆、絲瓜、南瓜等一些時令蔬菜價格漲幅在20%以上。
高溫使得蔬菜價格上漲外,蔬菜的品種也受到了影響。鞭筍河蝦湯,原本是夏天紹興人喜愛的菜肴,但由于高溫干旱,山區的竹子大片大片被曬死,鞭筍的產量大幅下降,有些地方甚至出現絕收現象。鞭筍減產,使得菜場上的鞭筍成了稀缺品。
“鞭筍吃的是新鮮,當天賣不掉就虧了,現在進價高風險太大,索性不進貨了。”一位攤主告訴記者,現在批發市場上鞭筍的批發價在每公斤40元左右,比去年足足翻了一番。
外地菜“壓倒”本地菜
記者在采訪時發現,由于持續高溫,本地蔬菜產量下降外,蔬菜的賣相也差了不少。很多攤位的葫蘆、茄子等蔬菜,個頭都不大,表皮有黃斑,很難找得到一個碧綠的葫蘆。
“天氣太熱,蔬菜長勢普遍不好。”在笛揚路輕紡城綜合市場,一攤主告訴記者,近一個月的高溫,讓很多蔬菜蔫了,有的幾乎停止了生長,而且高溫天氣還帶來了病蟲害,蔬菜的管理難度更大了。
裕民農貿市場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供應還是很充足的,只是本地蔬菜的進場量有所減少,外地蔬菜量在增加,但外地蔬菜的儲藏、運輸成本在不斷增加,損耗也在不斷增多,這也是導致蔬菜價格不斷上漲的重要原因之一。(雨筠)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