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裂的柑橘。
昨日,記者從臨海市水利局了解到,受“潭美”影響,臨海仍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沿海海面有10—12級大風。截至昨天下午3點,臨海范圍內平均過程降雨量154毫米最大點雨量黃家寮達356毫米,超過200毫米的有7個站點。除黃家寮水庫溢洪道出水外,其余水庫均在臺限水位(臺風期間限制最高蓄水位)以下。
盡管是久旱逢甘霖,但這場暴雨,卻讓臨海農業損失慘重。
“冰火兩重天”,涌泉柑橘損失3成
盼雨水,是連日來臨海涌泉鎮橘農的心聲。“潭美”來襲后,怕暴雨卻又成了橘農最大的擔心,臺風帶來的降雨雖說給久旱的柑橘“解了渴”,可“冰火兩重天”的遭遇讓不少果子開裂,橘農依然損失慘重。
本周一人工降雨過后,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涌泉柑橘的旱情,曬得開裂的泥土重新濕潤,橘樹枝葉也重新舒展開來。橘農尹師傅種了1000棵橘樹,干旱時,尹師傅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給橘子運水,幾天內光是送水車就跑了800多公里。
久旱遇甘霖本是高興的事,但驟然而至的暴雨卻讓橘農遭遇了另外的尷尬,由于現在正是橘子的膨大期,過分降水會造成橘子裂果,帶來減產。外岙山路彎柑桔特產場負責人高美利告訴記者,橘子在膨大期,如果下小雨那剛好補充水分,下大雨的話肯定裂果嚴重。
據涌泉農技人員介紹,桔子開裂的主要原因,是前期連續高溫干旱和強降雨天氣之間的突然轉換,前幾天橘子的收成就減少了15%,到昨天預計減產30%左右。
眼看千畝水稻浸水,卻束手無策
昨天下午3點,記者趕至位于臨海江南街道的糧食功能產區,大雨還是沒有停歇的意思,幾名工人正在田頭打撈大水沖來的雜物。面前的千來畝水稻,大多僅剩下一小截露在水面,而大片種下3個多月的水稻,則完全沒在水下。
“早上來看的時候,受淹面積不到200畝,下午水位一直在漲,目前已超過1300畝。”臨海國豐糧食合作社負責人黃兵說,“即便雨馬上停了,排水也要十多個小時,減產是肯定的,時間拖久了,一畝地甚至只能收百來塊錢。”
黃兵告訴記者,目前最心焦的就是眼睜睜看著水稻被淹,卻束手無策。這片糧食功能區都配備了先進的灌溉系統,盡管連日干旱,但基本沒什么影響,而持續暴雨導致兩側山體溪流匯集到農田,加上水庫泄洪,大環境下的水完全無處可排。
投保農業險,讓農戶挽回部分損失
站在農田邊的機耕路,水位在記者的腳踝以上,并一直上漲,而平時稻田的水位卻在機耕路以下十幾厘米處。
在江南街道的塘渡、三姓、下高等村,黃兵共承包了2000多畝水稻田,170多天一輪收成,一年能種兩季。而這一次暴雨,其中大半水稻都受到影響,如果水位持續幾日不退,水稻結不了穗,那小半年的投入也基本泡湯。
記者離開時,黃兵還在田頭等待保險公司過來定損,農業局組織投保的農業險,能讓黃兵每畝挽回400元的損失,相對于上千元每畝收入來說并不算多,卻也是對種糧戶的一份保障。“現在除了希望雨早點停,沒有別的辦法了。”黃兵說。(夢山)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