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雖已立秋,但天氣依然驕陽似火,酷熱難耐。在定遠縣蔣集鎮勝華葡萄園里,人來車往,前去品嘗、采摘、購買葡萄的人絡繹不絕。四十開外的園主熊成勝,更是喜氣洋洋。
蔣集鎮地處江淮分水嶺脊背,缺水易旱,不利于農作物生長。前些年,當地農民紛紛外出務工,不少土地閑置。2009年,外出打工多年的熊成勝把學到的葡萄種植技術帶回家鄉,通過集中流轉土地和自家的承包地,建起了60畝的葡萄園。蔣集鎮黨委書記劉會明告訴記者:“老熊的葡萄園,大多建在荒地和干涸的水塘上。”
記者看到,整個葡萄園都裝上防鳥網,同時采用了套袋技術。葡萄園里還使用了噴滴管灌技術,據老熊介紹:“用這種技術澆水,不僅節水、省勞力,還可以防止葡萄開裂。”葡萄園里,有個母親帶著女兒采摘了滿滿一提籃葡萄,笑呵呵地說:“這種無籽葡萄,不僅孩子愛吃,家里的老人也喜歡吃,又香又甜。”
“夏黑無核葡萄,是這個葡萄園的當家品種,可連皮食用,有濃郁的草莓味,畝產約3000斤左右。”老熊胸有成竹地說,這個品種批發價在每公斤10元以上,每畝純收入超萬元不成問題。今年他新增的金手指、黑色甜菜、紅玫瑰等品種,前景也十分看好。
一串串葡萄,串起了富民路。今年,蔣集鎮把發展優質葡萄生產作為當地農業產業化建設項目的重點,目前已發展葡萄園400多畝,并且注冊了“蔣集”商標,正在向農業部申報綠色產品證書。
劉會明興奮地說,通過農業結構調整,該鎮已預流轉土地7000多畝,打算發展千畝葡萄、千畝蔬菜、千畝油桃以及千萬只家禽等基地,以此推動分水嶺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
來源:安徽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