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中秋和國慶“雙節”都是糧油產品的銷售旺季,不過受整體大環境以及前期價格低位徘徊的影響,2013年“雙節”是否能給國內油脂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如今來看,依舊撲朔迷離。
隨著中秋、國慶“雙節”的臨近,節日消費效應也日益顯現,中秋本就是食用油最旺的消費時段,加上今年離國慶節不遠,食用油的銷售更是進入了歷史高峰。
9月5日,在北京錦繡大地玉泉路糧油批發市場,糧油市場報記者并沒有發現往年節日前的大規模促銷現象。
“食用油價格此前一直在低位徘徊,促銷的動力不足。希望‘雙節’能帶來一些銷量。”一位經營油脂的商戶說。
受國際大環境影響,今年節前,我國油脂價格普遍下行。商務部針對全國36個大中城市進行的調查顯示,菜油、大豆油、花生油等價格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豆油價格穩中有升
農業部數據顯示,1~7月份,國內進口食用油籽3718.8萬噸,同比上升0.04%;其中大豆進口3468.7萬噸,油菜籽進口201.4萬噸。進口食用植物油532.8萬噸,同比上升15.4%;其中豆油進口58.3萬噸,菜油進口106.萬噸,同比增加近8成。
業內人士表示,雖然上半年食用油籽進口增長幅度不大,不過食用植物油出現較大幅度的上升,同比接近兩成,對于國內食用植物油市場產生了一定沖擊。
在北京錦繡大地玉泉路糧油批發市場經營油脂的商戶朱曉成說,最近這段時間,剛完成一輪調價,每箱(4*5升)一級大豆油上漲了10元左右。
從事多年的糧油生意,老朱對于油脂價格走勢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他告訴記者,國內豆油價格主要受國際市場的影響,國內大豆由于產量低,在豆油生產領域所占比重不多,對于豆油價格走勢影響不大。
記者了解到,今年世界大豆主產國和出口國美國出現少雨干旱天氣,大豆產量或將低于美國農業部的預估。美國福斯通公司預計今年美國大豆產量為31.5億蒲式耳,相比之下,美國農業部的預測為32.6億蒲式耳。
干旱天氣或將影響美國大豆單產,今年大豆平均單產估計在41.2蒲式耳/英畝,低于美國農業部預測的42.6蒲式耳/英畝。
來源:糧油市場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