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久負盛名的陽澄湖大閘蟹正式開捕,也就是蟹農們常說的“開湖”,這也標志著一年一度的陽澄湖大閘蟹“食節”正式到來。不過與往年不同,今年的極端異常天氣、打壓“三公消費”等因素,都使得人們對今年大閘蟹的價格和銷路格外關注。
撈蟹
開湖時間不看螃蟹看市場
“今年天氣太熱,蟹子脫殼慢成熟晚,不上秤!”去年北京青年報記者曾采訪過的陽澄湖蟹農老于昨天說,現在蟹的重量小于去年,所以他有些不舍得撈。而據了解,去年陽澄湖開湖的日子是9月22日,而今年是9月17日。“撈得太早就會‘殼空’,既不好吃也影響分量”,這是陽澄湖蟹農都知道的道理。那蟹的成熟期晚了,為什么今年陽澄湖大閘蟹開撈的日子卻還提前了呢?
老于告訴北青報記者,陽澄湖大閘蟹的整個成長要經歷四次脫殼過程,最后一次脫殼結束后大約再過一周才能捕撈出水。而今年華東地區罕見的持續高溫不利于大閘蟹脫殼,對大閘蟹的生長造成了影響,生長期比去年要晚一周左右。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陽澄湖每年開湖撈蟹的日子都是由當地政府確定,雖然肯定也得聽蟹農的意見,但市場因素顯然起到很大的決定作用。有蟹農也直白地告訴記者,開湖時間要看蟹的生長,但更要看市場。
據了解,今年的中秋比去年早了一周多,而每年中秋節前都是饋贈大閘蟹的最高峰期,因此每年開湖都要趕在中秋節前一周左右,照此算其實今年開湖已經比慣例推遲了幾天,但如果真按照蟹的成熟期就錯過了中秋銷售。北青報記者從多家蟹商處了解到,每年國慶前銷售的大閘蟹至少要占整個蟹季的百分之三四十,所以無論蟹商還是蟹農,只有拿下中秋、國慶前的銷量才能算是踏實。不過據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目前當地成熟的蟹應該僅占三成左右。
而事實上,盡管政府確定的開湖撈蟹的日子已經偏早,但其實開湖只是個官方的儀式,之前已經有蟹農開始撈蟹出售,而促使他們早撈蟹的原因無疑也是賣個好價錢。
蟹價
節后回落恢復正常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