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多數農民開始為過春節忙活時,13名食用菌種植大戶,日前乘上飛往臺灣的航班,作為今年首批外出深造的骨干農民,他們將以開展平菇、香菇、杏鮑菇的生產技術、生產工藝及先進生產管理模式研修的方式,過一個踏實而分外有意義的年。
據了解,臺灣食用菌產業整體水平先進,以工廠化栽培為主,機械化、自動化設施設備應用廣泛,技術細節管控精細;重視食用菌休閑生態功能開發,以生態體驗、菇類生產diy等方式吸引城市觀光休閑人群進行體驗,拓展了產業發展渠道;菇類生產轉向為生物制藥、保健品、寵物功能性食品提供原料。
據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相關負責人介紹,5年來,該站圍繞蔬菜、食用菌、西甜瓜、草莓等設施主導產業,舉辦了多期市內、外埠、境外研修班,參加研修的農民及技術人員共2000余人。其中,1210人經考核達到骨干農民培養標準,人均學時85.3個,超額完成了既定目標。春節前,還將有兩批骨干農民赴臺學習草莓、蔬菜生產技術。
骨干農民培養計劃的實施,提高了骨干農民綜合素質,也帶動了當地農業生產。張海江是大興區禮賢鎮東段家務村菜農,通過外埠和境外研修,他的清潔生產、資源循環、食品安全、環境保護、協作生產等意識均得到提升。2011年他參加了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組織的骨干農民赴韓國研修。回國后,很快將學到的技術運用到自己的生產中,在2011年秋冬蔬菜生產中,畝產量由2010年的8120公斤,增加到1萬多公斤,增產26.4%,畝收益由1.1萬元增加到近3萬元。還帶動了周邊菜農,傳授先進的生產經驗和理念,使海外研修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在2012年全市春大棚番茄高產高效競賽中,張海江采用熊蜂授粉等3項從韓國學到的新技術,畝產1.2萬余公斤,一舉奪得產量冠軍,比全市平均產量增產114.4%。
來源:京郊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