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谷物及飼料協會近日發布報告稱,自去年11月以來,中國政府總共拒收近145萬噸美國玉米。被拒收的玉米因難以出售或需要降價銷往別處,已使相關糧食企業損失4.27億美元。
而此前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2月24日,全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共檢出含有未經我國農業部安全批準的mir162轉基因成分的進口美國玉米88.7萬噸,并已全部依法作退運處理。
玉米加工商阿徹丹尼爾斯米德蘭公司(adm)2月公布財報顯示,2013年第四季凈利潤年減27%至3.74億美元,其中農業服務部門受到玉米銷售遲緩以及國際市場面臨挑戰的影響,僅實現盈利460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的2.71億美元驟降83%。美國嘉吉公司此前發布的財報也顯示,截至2月28日財季,公司實現營收320億美元,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凈盈利從上年同期的4.45億美元降至3.19億美元。嘉吉方面表示,美國出口中國玉米被拒是盈利下降28.3%的主要原因。
近年來,隨著中國對進口玉米的需求逐漸增大,已經成為全球最重要的玉米進口國之一。據農業部網站數據,2013年中國進口玉米326.6萬噸,遠高于2008年的4.9萬噸。
卓創資訊農業分析師劉棟告訴記者,中國的玉米進口主要來自于美國,盡管隨著中國放開對老撾、阿根廷、巴西等國家的進口,但根據其數據監測,2012年中國進口的玉米中約98%來自美國,去年占比也高達約91%。
據美國農業部年初發布的報告,2013/2014年度全球玉米產量為9.666億噸,較上年度增加1.037億噸,增幅約12%。全球玉米豐產導致國際市場玉米價格的持續下跌,截至2013年最后一個交易日,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玉米期貨價格為每蒲式耳4.22美分,全年跌幅達39.6%。而國內玉米價格由于受到收儲政策支撐價格回落有限,使得進口玉米享有巨大的價格優勢。
中華糧網信息部副部長郭清保告訴記者:“進口玉米南方港口平均到港價約2080元/噸,而國產玉米價格約為2300~2400元/噸,國內外玉米市場有200~300元/噸的利潤空間。”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