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訊 “油條豆漿”是中式早餐的代表,但很多人心里都有一絲憂慮:吃油條健康嗎?日前,國家衛生計生委等5部門聯合發文,對含鋁添加劑使用范圍做出調整,從7月1日起,面粉制品不得加明礬。記者走訪發現,市區已有早餐點推出不加明礬的“健康油條”。
新規部分添加劑7月起禁用
按照規定,從7月1日起,國家禁止將酸性磷酸鋁鈉、硅鋁酸鈉和辛烯基琥珀酸鋁淀粉用于食品添加劑生產、經營和使用,膨化食品生產中不得使用含鋁食品添加劑,小麥粉及其制品(除油炸面制品、面糊、裹粉、煎炸粉外),生產中不得使用硫酸鋁鉀和硫酸鋁銨。而制作饅頭、油條等食品時常用的明礬,就是硫酸鋁鉀。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研究員鐘凱分析,之所以要對含鋁食品添加劑動刀子,是因為中國人吃進去的鋁已經偏多了,在我國,含鋁食品添加劑常常出現在面粉、饅頭、面條、油條、油餅、麻花、炸糕、粉條、面包、海蜇、膨化食品和其他面制品中。我國風險評估結果顯示,面食含鋁量偏高,且面粉、饅頭、油條是我們最主要的鋁攝入來源,而膨化食品是兒童鋁攝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年齡越小的孩子相對攝入量越高。
走訪不加也能炸出好吃油條
在市區南園小區附近一家早點攤,油條是最暢銷的早點之一,攤主現場制作,將和好的面切成條形后放入油鍋,面條在油鍋里一會兒就膨脹開來,鍋里的面條由白色變得金燦燦,油光發亮,看著讓人眼饞。
攤主表示,他的油條松脆好吃,每天上午不到9點就能賣完。當問起油條里是否加了明礬時,攤主明確表示,一點明礬也沒加,就加了點發酵粉。
記者走訪了8家油條店,有6家表示沒有添加明礬。
一家早餐店店主李師傅坦誠自家的油條加了明礬,他表示,油條的傳統制作方法是在面粉中加入明礬、食堿、鹽等調和成礬堿面團,再拉條經油炸而成。加了明礬的油條胖胖的,切面有很大的氣泡;同樣大的面條,炸出的油條個頭只有加礬的一半大,松松癟癟不脆,一點賣相也沒有。至于加多少明礬全靠自己把握,不過加多了會有苦苦的味道。
不加礬是不是就不能炸出好吃的油條?記者走訪發現,其實不用明礬也可以炸出好油條來,市區一家無礬油條攤點,自從2012年底開張以來,不少顧客慕名而來,每天的油條供不應求。
市區海光南村附近開了家“放心油條”店,門前貼了一張“不使用明礬,假一賠百”的廣告。
“不使用明礬既是宣傳,也是承諾。”攤主趙師傅介紹,明礬中含鋁,吃多了,會產生毒性,對人體有害。他家油條中從不添加明礬,而是只適量添加一些超市賣的無鋁膨松劑。
放心油條好吃嗎?趙師傅說,有顧客曾和他聊過,吃他的油條能嘗出自然的面粉香和油香,不像吃別的油條,或許能泛出酸敗的油味。
來源:中國江蘇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