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奶工程”本是為了強壯孩子體質實施的一項“陽光”工程,而孩子們的不珍惜和商販們的牟利,卻讓這項工程變得不那么“陽光”。希望學校重視對孩子們的教育,相關部門也能加強監管,讓好政策真正起到好作用。
一包由“蛋奶工程”提供的品牌液態奶,市場售價最低一塊二,但是卻被小學生們以五毛一袋的低價“以物抵款”給了校園周邊的地攤小商販,置換回來的是一袋劣質小商品或一件塑料小玩具。 中午12點,正值學生放學時間,記者發現楊凌高新小學幾名學生將學校發放的雞蛋、點心和牛奶帶出了校門。離學校不遠處,幾位擺地攤的小商販也開始招攬生意。不一會兒,這些地攤前便圍滿了學生。而幾名孩子在挑選好小商品后,并沒有向商販付錢,卻將手中的牛奶遞給了商販。商販接過孩子手中的牛奶迅速放進身旁的紙箱內。此時紙箱內已經放置了五、六袋牛奶和幾塊點心。
記者:“拿牛奶能換東西不?”
小商販:“要折價。”
記者:“能換多錢的?”
小商販:“你要啥嗎,能折價。”
記者:“能折多錢?”
小商販:“5毛。”
幾位商販告訴記者,由于他們出售的都是孩子們喜歡的小食品和小玩具。而一些孩子沒錢來購買,他們才想出了這樣以物抵款的辦法。
記者:“這個能換幾個?”
小商販:“一包(牛奶)換一個。”
記者:“一包奶換一包這個?”
小商販:“噢。”
記者:“你拿幾包奶換的這個?”
學生:“三包奶換的。”
記者發現,這樣的兌換交易很是火熱,不一會兒,就有十來名小學生換走了小商品。
楊凌高新小學學生:“三年級的那些同學都在這換。”
楊凌高新小學學生:“一般都是一袋奶換一個東西。”
記者注意到,學生們所換取的小食品價值一般都在5毛到一、兩塊之間,其中有些沒有安全標志,質量令人擔憂。
楊凌高新小學學生:“拿好的東西換壞的東西不好,本來一包奶要好幾塊錢,只換了5毛錢,劃不來。” 楊凌高新小學學生:“很不對,那些都是垃圾食品,詐騙我們的錢。”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