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茶葉深加工與茶食品專業委員會一屆二次會議暨中國茶葉深加工領域食品安全與經濟運行專題研討會在河南信陽成功舉行。本次會議重點對全國茶葉深加工產業發展現狀、熱點問題及戰略性規劃進行研討,分析了當前我國茶行業整體發展形勢、影響行業發展的潛在風險,預判行業發展走勢,查找制約行業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特別是食品安全、標準化體系建設、工業化升級改造等方面的問題,研究茶葉行業在新時期綜合環境影響下,如何有效應對經濟下行風險并實現行業平穩增長。
茶葉深加工領域作為茶葉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將采用傳統工藝加工的茶葉產品進行更深層次加工,形成新型飲料品種;二是提取和利用茶葉中的功能型成分,并將這些初級產品應用于醫藥、食品、化工等相關領域,研發新型食品、保健品、藥品和化妝品等。
20世紀80年代,隨著人們對茶葉中有效成分認識的逐漸深化,以及我國茶葉深加工科學研究連續取得突破性進展,茶葉深加工的科學研究之所以快速推進,主要緣于兩個因素:一方面,是傳統茶葉市場開始出現產能過剩,進入20世紀以來,這種產能過剩的狀況,伴隨著各地產茶區的規模擴張和國際茶葉市場需求量逐漸趨于飽和而日趨激烈,市場整體供大于求。我國茶葉出口開始走入低谷,出現全國范圍內的“賣茶難”。另一方面,茶葉作為一種傳統飲料,也受到其他飲料特別是新型飲料的巨大挑戰。
近年來,我國飲料業發展迅速,新產品不斷涌現,市場競爭越發激烈,茶葉行業必須采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豐富飲茶方式,滿足多層次消費者的需要,才能求得生存和發展。在此因素的“推力”作用下,國內一些茶葉研究機構開始著手茶葉中功能性成分的提取和利用研究,并大力推動科研成果的“落地”轉化,欲借此開辟一條茶葉發展新路。由于bha、bht等人工合成抗氧化劑有致癌嫌疑,因此,世界各國均在致力于尋找天然抗氧化劑。而從茶葉中提取的茶多酚天然抗氧化劑物質具有優異抗氧化活性,備受人們的重視,從而推動茶多酚等茶葉功能性有效成分的開發利用,這也首先成為茶葉深加工科研的重要關注點。隨著茶葉科研的深入,茶葉中對人體具有保健效果的有效成分,如兒茶素、咖啡堿、多糖、葉綠素、β胡蘿卜素、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e等,也逐漸成為國內外天然藥物開發關注的熱點。一些資金雄厚的實力茶葉企業率先試水,投入資金和設備,開始將這些研究成果落地轉化,生產系列相關產品。茶葉,以及茶葉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近20%左右的副產品,在功能性成分的提取和利用中找到一條新路,我國茶產業儼然迎來了行業發展的新方向。目前,我國茶葉深加工的產品開發正向食品、飲料、醫藥、保健、日化、農化等領域廣泛延伸和拓展。
關于茶葉深加工調查結果顯示,2012年全國茶葉百強企業中共有24家企業開始進行茶葉深加工產品生產,其中,茶食品、茶飲料和含茶營養保健品作為茶葉深加工產品體系中的重要分支,已逐步成為市場消費的主流和推動我國茶產業發展的新經濟增長點。
來源:信陽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