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東省教育廳發布致全省(市)中小學生及家長的一封信,公布了十大“垃圾”食品及其危害并提醒家長、學生不要購買“三無”食品,呼吁學生自帶開水,少喝飲料。發現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可隨時舉報、投訴或 申訴。
不買“三無”產品 自帶開水
正值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之際,山東省教育廳提醒家長和學生,不要購買校園周邊、街頭巷尾的“三無”食品。購買食品時要仔細查看商品標簽。食品標簽中必須標注:產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廠名、廠址、保質期、產品標準號等。不買標簽不規范的產品。同時不要在學校周邊飲食攤點就餐;不要購買街頭無照(證)商販出售的盒飯、麻辣燙等快餐食品;不食用來歷不明的、顏色鮮艷的熟食和冷飲等可疑食品。
不少零食在生產過程中都使用了添加劑,這些添加劑對兒童的肝、腎功能影響較大。過量食用加入防腐劑、色素、甜味劑的食品,還會對兒童的中樞神經系統造成傷害,造成營養不良。近年來醫學界發現的中學生腎功能衰竭、血液病病例,已證實了兒童時期食用過多的劣質小食品的危害。教育廳提醒學生盡量少吃零食。
有些飲料含有激素,長期飲用會導致肥胖,內分泌失調,性早熟。最適合孩子的飲料就是白開水和自制新鮮果汁。山東省教育廳呼吁學生出門最好自帶白開水,切勿購買校園周邊、街頭巷尾的“三無”汽水。同時,要避免飲食中的化學物質污染。
購買到不安全食品可隨時舉報
山東省教育廳同時提醒,經營者銷售明知是過期、變質、摻假、摻雜、假冒偽劣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除接受工商部門的處罰外,消費者可以依據《食品安全法》,要求經營者支付10倍價款的懲罰性賠償。如果學生或者家長購買的食品是過期變質、假冒偽劣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可以就近到轄區工商所、消費者協會或分會、消費維權投訴站、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聯絡站舉報、投訴或申訴。
十大“垃圾”食品及其危害
1、油炸類食品,主要危害是:油炸淀粉導致心血管疾病;含致癌物質;破壞維生素,使蛋白質變性。
2、腌制類食品,主要危害是:導致高血壓,腎負擔過重,導致鼻咽癌;影響粘膜系統(對腸胃有害);易得潰瘍和發炎。
3、加工類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腸等),主要危害是:含致癌物質:亞硝酸鹽(防腐和顯色作用);含大量防腐劑,加重肝臟負擔。
4、餅干類食品(不含低溫烘烤和全麥餅干),主要危害是:香精和色素對肝臟造成負擔;嚴重破壞維生素;熱量過多、營養成分低。
5、汽水、可樂類食品,主要危害是:含磷酸、碳酸,導致大量的鈣流失;含糖量過高,喝后有飽脹感,影響正餐。
6、方便類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主要危害是:鹽分過高,含防腐劑、香精,損肝;只有熱量,沒有營養。
7、罐頭類食品(包括魚肉類和水果類),主要危害是:破壞維生素,使蛋白質變性;熱量過多,營養成分低。
8、話梅蜜餞類食品(果脯),主要危害是:含致癌物亞硝酸鹽;鹽分過高,含防腐劑、香精,損肝。
9、冷凍甜品類食品(冰淇淋、冰棒和各種雪糕),主要危害是:含奶油極易引起肥胖;含糖量過高影響正餐。
10、燒烤類食品,主要危害是:含“三苯四丙吡”(致癌物質之首); 1只烤雞腿=60支煙的毒性;導致蛋白質炭化變性,加重腎臟、肝臟負擔。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