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給牛割草,晚上還要給牛添料,辛辛苦苦把牛伺候好了,可奶牛產下的牛奶卻無法銷售,只能喂豬、喂羊,最后因天熱無法貯存,索性把新鮮的牛奶倒在地里當肥料施,還有人怕麻煩干脆把牛奶倒進廁所——從2014年6月7日至今,20多天時間,陜西省禮泉縣駿馬鄉寇家村、三鄭村、馬莊鎮小雅村等地七八戶奶牛養殖戶,由于沒人收購牛奶,奶牛產的牛奶無法處理,只能把賣不動的鮮奶倒掉,谷賤傷農的悲劇在奶農身上再次上演,不得不讓人心存憂慮。
奶牛養殖戶認為牛奶無法銷售是由于當地一家奶粉生產廠家突然停止收購牛奶所致,但廠家認為他們沒有停止收奶,奶價下跌,受整個牛奶市場的影響,他們也只能按市場規律辦事,不能做賠本的買賣。
得知養牛戶牛奶難以銷售的消息,禮泉縣農業局及時和奶農溝通,一邊積極幫助奶農找市場;一邊聯系把奶牛臨時寄養在其他奶牛養殖場,暫渡難關。
“白花花的牛奶倒在地里真讓人心疼”
專家和行內人士認為,飼養奶牛眼下已走入微利時代,而養牛散戶,被市場所淘汰只是早晚的事,到那時奶賤傷農的悲劇或可徹底避免。
禮泉縣駿馬鄉寇家村唯一的奶牛散養戶寇文西眉頭緊鎖,愁容滿面,屈指算來,已經近20天沒人收奶了,家里的冰箱無法儲存,只能把新鮮的牛奶倒進地里。這位養了15年奶牛的“牛老漢”,今年夏天他遭遇了從沒遇見的難題,每天眼看自家奶牛產的30多斤,價值40多元的牛奶被自己倒在地里當肥料,“那難受的滋味跟刀子扎心一樣痛苦,就這樣咬著牙,17天時間,眼睜睜把600多斤牛奶白白倒掉了。”寇文西說,怕村里人看見笑話,晚上沒人時,悄悄的把奶倒掉,白天則用噴霧器裝著打農藥把奶打到蘋果樹下。52歲的寇文西從1999年開始養奶牛,最初他投資了4000元買了2頭小奶牛,然后,一邊賣奶一邊養小牛、賣老牛,來回倒騰。養牛的數量,始終保持在4到5頭之間。老寇說,一般奶牛養過4年之后,牛奶濃度和脂肪蛋白含量就會大大的減少,達不到收購標準,只能把老牛送到屠宰場,把年輕的奶牛留下。前幾年,牛奶市場好的時候,他們村里有散養戶四五家,現在就剩他們一家了。而他家也只剩下一頭成年奶牛和一頭小牛犢。
每天早晨5點鐘,寇文西就起床用吸奶器擠奶,然后到了中午擠一次,晚上還要擠一次。每天擠三次奶,擠出的30斤牛奶,放到冰箱,等人收購。以前都是附近奶站的人前來拉奶,如今附近那家奶粉廠不收奶了,奶賣不出去,家里大人、小孩天天喝牛奶,見了奶就想吐,把奶喂小牛犢,結果小牛吃多了奶一個勁的拉稀,最后只能把奶倒在地里。
寇文西的妻子嫌養牛勞人又不掙錢,一直吵吵著把牛賣了,可是老寇看自家的牛產的奶質量好產量高實在舍不得,而他80歲的老父親寇俊學為了給牛喂青飼料,每天頂著毒日頭下地給牛割草,可是產下了牛奶沒人收購,又無法儲藏,只能心疼地倒掉。
“我把奶牛賣了給媳婦看病”
6月27日,記者采訪時,在寇文西家里看到他們現在還是住的土木結構的房子,前邊房子住人,后邊房子擺放著麥草、青草和玉米秸桿,在寇家后院拴著一頭成年奶牛,處于產奶的旺期,奶大的像只布口袋,在這只乳牛旁邊臥著小牛犢它們不知道主人的難處,正怡然自得吃著青草。寇文西一家8口人,兒子、女兒到外地打工,去年蘋果歉收,賣不上價,養牛賣牛奶成了這個家庭的主要收入。“白花花的牛奶倒在地里真讓人心疼,可這牛我養了幾年了真舍不得把它賣了,而且我養了15年奶牛,像這么好的奶牛真不多見”。
老寇打開冰柜望著里邊放著的30多斤牛奶,他郁悶地說,“這幾天我們天力農業合作社負責人談志斌到咸陽尋銷路,如果成功了,這些牛奶就有了出路,不然的話,又得倒進地里。”說這話時,他的眉頭又皺成了一團。
禮泉縣駿馬鄉三鄭村張石虎從2009年開始養奶牛,后投資近10萬元購買了6頭奶牛,他們家四口人,全憑賣牛奶補貼家用,維持生計。他掰著指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買第一頭牛時,花了3500元,后來奶牛漲價了,每頭牛1.3萬元,最便宜的也要一萬元。這幾年他賣奶牛,還沒把買牛的賬還清,妻子卻得了癌癥,每月吃藥就要花費七八百元,為了給妻子看病,加上牛奶市場不景氣,他忍痛把一頭正在產奶的價值上萬元的奶牛,5000元賣了。“我家的蘋果樹剛栽上,三年后才能掛果,種麥子和玉米只夠自家人吃,家里的收入全靠賣牛奶,我過去給凱達乳業賣奶4年時間,可今年夏天不知道咋弄的,突然不收奶了,涇陽一家奶站過來收了2次,也不來了。奶賣不出去,沒有收入,真不知往后的日子咋過呀?”
張石虎家四口人,大兒子在外地打工,二兒子考上了大學,娃上學的學費還沒有著落,把他熬煎的睡不著覺。如今養了5頭牛每天產奶110斤,就是按1.7元算,也能收入187元,但要是賣不出去的話,只能倒入廁所了。因為除了喂牛擠奶,他還要照顧病中的妻子,他就是想把牛奶倒進地里,也沒有時間。
據記者了解,此次牛奶銷售難導致的奶農倒奶事件,涉及禮泉縣西張堡鎮、駿馬鄉、馬莊鎮等地一個農業合作社、8家奶牛散養戶,其中最大的散養戶擁有28頭奶牛。6月27日下午,記者到駿馬鄉政府了解情況,駿馬鄉政府辦公室杜主任稱不知此事,奶農沒有到村上反映也沒有到鎮上反映。隨后,杜主任打電話和村上聯系后告訴記者主要領導下鄉去了,他只知道轄區有一個天力養牛的農業合作社,但沒有聽說牛奶賣不出去,等領導回來他向領導匯報。
得知養牛戶牛奶難以銷售的消息,禮泉縣農業局及時和奶農溝通,一邊積極幫助奶農找市場。一邊聯系奶牛養殖場寄養奶牛,采取一系列補救措施,但他們的努力沒有獲得奶農的認同。
每天把上百斤的牛奶倒掉,既浪費了資源,又讓人異常心疼,終歸不是長事,于是,這幾家奶牛散養戶只能另辟捷徑,到咸陽聯系協商將鮮奶送入小區,暫渡難關,他們能否達到目的,還是一個未知數。
奶賤傷農,不僅僅對于個別散養戶是致命的打擊,就連曾經歷經風雨的農業合作社,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也是措手不及。
禮泉縣駿馬鄉天力奶牛場養殖鼎盛期奶牛存欄300多頭,但隨著奶牛市場的低迷滑坡,奶牛存欄數字逐年下降。2008年存欄奶牛110頭,如今存欄46頭奶牛,進入產奶期的奶牛25頭,每天產的奶主要送往咸陽機關、學校、幼兒園,往年到暑期學校放假,他們把奶送到附近的興平凱達乳業公司奶粉廠,今年由于奶價大跌,無處可送,只能到咸陽市向小區銷售。
據業內人士介紹,一般投入購買一頭奶牛需1.8萬元,喂養一頭奶牛刨去成本,每年收入1.5萬元,養奶牛已經進入微利時代,而每年夏季是奶牛產奶的旺季,但由于天熱人們除了對冰激凌、奶糕、酸奶有一定的需求,對鮮奶和奶粉的需求較少,奶價下跌難以避免,所以出現賣奶難的問題。
不管牛奶價錢如何低廉,養殖戶對奶牛精心喂養一絲不茍
“牛奶賣不上價,不如到工地當小工”
天力農業合作社是禮泉縣駿馬鄉最大的養牛基地,最多時存欄300頭牛,現在奶牛場存欄46頭奶牛,連散戶加起來有近百頭奶牛,所產的牛奶主要給咸陽市機關、幾所學校和幼兒園送新鮮奶。合作社負責人談志斌每天早晨4點半起床,用專用運奶車,拉到咸陽,然后挨個送到定點單位。平時10點到11點就回來了,這幾天幼兒園和學校面臨放假,奶粉廠不收奶,產的奶沒辦法處理,他組織人到咸陽,一個是和別的廠家聯系,另一個就是準備進社區搞宣傳,另辟捷徑。他們宣稱,“發現一滴假奶,送2萬元。”
天力奶牛養殖場位于禮泉縣駿馬鄉大范村,占地5畝。在養殖場記者看到,左手邊的牛槽只有幾頭老牛,幾十頭產奶的奶牛都拴在右手邊的槽頭,小牛犢則拴在后邊的空地。牛槽里放著沒有吃完的玉米桿飼料,牛群在石棉瓦遮擋的空場地,悠閑地享受著午后的時光。
據談志斌介紹,他們合作社由七八家養牛散戶組成,最大的一家散戶喂養了28頭牛。過去到了夏天,牛奶收購價每斤2.2元,現在跌到了1.5元,甚至1.3元,而賣奶“賣一斤搭一斤還是沒人要。”
老談的妻子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養牛場內部由她自己管理,經營銷售主要靠丈夫,他們還雇了三個工人負責擠奶、喂牛打掃衛生,僅此一項每年開銷在5萬元以上,喂養奶牛需要玉米料10萬元、青草料13萬元,濃縮料每個月40到50袋,每袋80元,這樣算下來,養奶牛賣牛奶,獲利并不多。兒子和女兒嫌養牛太累太臟太辛苦不愿呆在家里,都到外地打工去了。
“打小工每天能掙110元,我們奶牛場每天生產的牛奶,如果按現在這個價出售,刨過成本,還不如到工地打工去呢。”老談郁悶地說:“我們的牛奶主要送學校和幼兒園,這一放假就是2個月時間,產的奶沒法處理,附近周邊養牛的都在這里,合作社的主要責任,就是市場預測、打防疫針、保證牛奶的質量,沒有和奶粉廠簽訂收購合同,去年暑假牛奶都送奶粉廠,可今年人家不收了一下把人愁死了。”他認為附近奶粉廠突然停收牛奶不是中間商的問題,估計是廠家的問題。
凱達乳業解釋沒有停收牛奶
位于興平店張鎮凱達乳業公司是興平、禮泉、武功接合部40公里方圓唯一的一家乳品生產廠。6月27日,記者撥通了該廠負責人段總的電話,他表示,旺季每天他們收購羊奶、牛奶三噸,現在處于淡季,每天收2噸左右。農民嫌牛奶收購價太低,不愿意交奶。
凱達乳業公司張會計介紹說,他們一般不直接和奶農打交道,由奶站到奶農家收奶、結賬,現在天熱了奶價都下來了,有些奶牛散養戶嫌收購價格太低,到公司說事,由他出面協調,最終沒有談攏,公司認為還是以市場價為主,價格決定市場。
凱達乳業主要以收購羊奶為主,羊奶占70%,牛奶占30%,送奶戶以興平店張、禮泉縣駿馬鄉、西張堡為主,還有武功、富平等地的養殖戶,擁有正式奶站8家。今年春節前,每公斤羊奶收購價5元、牛奶3元,現在是奶牛產奶的旺季,但卻是消費的淡季,新疆每公斤牛奶收購價只有2元錢。并且受國際牛奶市場影響,新西蘭牛奶進入我國市場,比我國本地牛奶便宜。
最后,張會計表示,由于羊奶和牛奶價位沒有規律可循,他們沒有和養牛戶簽訂收購合同。
禮泉農業局積極應對“倒奶事件”
奶牛養殖業在禮泉縣農業生產占有一定的比例,禮泉縣奶牛主要集中在烽火鎮、駿馬鄉、煙霞鎮、城關鎮黃埔村。2010年12月統計牛存欄達到1.75萬頭,其中奶牛0.94萬頭;2013年11月,統計奶牛存欄2萬頭。建成城關鎮黃埔村、煙霞鄉山立等標準化奶牛養殖場3個,累計爭取國家項目資金150萬元;其中,駿馬鄉天力奶牛場被列入全省標準化養殖場建設。
針對存在牛奶出售難的問題,記者到禮泉縣農業局采訪,該局主管畜牧的李副局長告訴記者,“前幾天,有幾個奶牛養殖戶過來,我和他們協調,但沒有達成協議。這個事由咸陽市農業局轉發下來,夏季牛奶價格下跌,農業社標準化規模化大養殖場承受得起,散養戶承受不起,趙崖村山立奶牛養殖場是禮泉唯一的奶站,我們建議,第一、養奶牛必須規范化,對牛奶進行無菌化處理,集中管理集中銷售;第二、多聯系奶站。建議老談他們合作社的養牛戶和大企業簽訂長期穩定的合同價位比零散牛奶收購高,低谷時風險小;第三,不管牛奶市場行情怎樣,必須保證質量,有健康的牛才有健康的的奶。”6月26日,得知農戶售奶難,禮泉縣農業局領導帶著動物防疫所、畜牧科工作人員,走訪散養戶,勸說他們把奶牛寄養在條件較好的山立奶牛養殖場,那邊有先進的管道滅菌4噸罐式冷藏車,給乾縣、武功養殖戶長期提供服務,從沒聽說過他們那兒有售奶難的問題,山立養殖場給伊利供應牛奶,合同穩定,散戶奶價格2.6元、2.7元一公斤,而經過進入冷藏管儲藏的牛奶每公斤收購價3.2元、3.3元。
“我們給售奶難的散養戶提供了兩個方案,第一把生產的奶牛拉到山立養殖場,暫時寄養2個月,可他們不同意,做橫幅搞宣傳到咸陽走社區自行銷售。第二、我們盡量幫著聯系牛奶生產廠家,幫他們盡一臂之力。”最后,禮泉農業局畜牧科范科長無奈地說,經過三鹿事件后,牛奶市場一直處于低潮,政府不能左右市場,只能建議,積極配合奶農解決賣奶難的問題。
對于縣農業局建議,把牛寄養在山立奶牛養殖場,天力奶牛合作社負責人談志斌說,“山立奶牛養殖場距我們這兒30公里,路途遙遠,再說了兩個月不可能牛不吃料吃青草,這個花費由誰買單?”
“奶牛散養戶會逐步退出市場”
涇陽東風渡農業合作社主要從事牛奶深度加工、生產酸奶和興建現代生態觀光農業,該合作社趙理事長認為,受三鹿事件的影響,當時發生過奶農倒奶事件,以后再也沒有見過。他認為散養戶大多寄養在養牛小區,這樣牛奶質量有所保證,牛奶也不愁銷路。一般養牛小區免費提供場地,水電免費,只收一些飼料費,只要把奶賣給他們就行了。原來散戶養一兩頭牛放在家里養太麻煩,不便管理,就寄養在養牛小區,積少成多形成規模,如今光明、蒙牛、伊利各大奶區都有后備力量,保證奶源。冬季價格最好時一公斤賣到5.5元,平均一斤2.7元。說起夏季為何牛奶價位大跌,趙理事長說,每年夏季是牛奶生產旺季,由于天熱人們對冰激凌、奶糕、酸奶有一定的需求,奶粉和鮮奶相對較少,而冬季處于產奶的淡季,大部分奶牛停奶,所以奶價相對就高一些。目前,一頭奶牛市場價1.7萬元以上,除去成本每年收入1.5萬元,進入微利時代。
趙理事長預測,將來奶牛行業的發展,一是養牛小區逐步收編或者整個替代養牛散戶,二就是家庭農場,把養牛和生態觀光農業結合起來,讓小孩和孩子家長親眼看著奶牛產奶的過程,品嘗原味的牛奶。一般牛奶在常溫情況下,保存2小時細菌就超標了。奶站不收奶,除了價格問題,還存在一個懷疑你的奶的質量有問題,比如打過抗奶針的牛產的奶,有的給牛奶摻假,牛奶交不過,也有倒奶現象。
“現在種地不掙錢,有些人堅持養奶牛,農業合作社屬于聯合式經營,能抵擋風險,但由于這幾年牛奶價格浮動沒有規律可循,牛奶加工生產廠家不愿和養牛戶、奶牛養殖合作社簽合同擔風險,根據我本人的觀察,隨著養牛的標準化規范化,以后散養戶會自然消失的,這是遲早的問題。”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