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許可管理,試點推行食品及原料購銷可追溯制度,在食堂安裝3g天眼監控系統……昨天,記者從杏花嶺區新聞中心獲悉,為保證轄區群眾的食品安全,該區創新監管方法,推行了責任網格化、檢查格式化、管理痕跡化、監管信息化的科學監管模式。
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是指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從事食品生產,有固定生產場所,從業人員較少,生產加工規模小,無預包裝或者簡易包裝,銷售范圍固定的食品生產加工的單位和個人。長期以來,數量龐大的食品小作坊為市民提供了大量食品,但因生產設備簡陋、衛生條件差等原因,也存在不少安全隱患。去年,為引導食品加工生產小作坊走上合法規范的經營之路,市質監局出臺了《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監督管理實施細則(試行)》,食品小作坊實行許可管理,并明確了小作坊的生產“禁區”和“必備條件”。今年,杏花嶺區計劃按照相關要求,嚴格實行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許可管理,徹底解決生產設施簡陋,臟亂差等問題。
可追溯是食品質量管理和危機控制中的一個重要武器。比如在蔬菜上實行可追溯管理,既可以從上往下進行追蹤,即從農場、食品原材料供應商、加工商、運輸商到銷售商,能查找質量問題的原因,確定產品的原產地和特征;還可以從下往上進行追溯,也就是出現安全問題后,可以向上層層進行追溯,最終確定問題所在。目前,可追溯體系已經成為歐美一些發達國家保障食品安全的核心內容,我國也已開始建立可追溯管理體系,并且把保障食品安全作為追溯體系實施監管的重點。為此,杏花嶺區今年在一些條件較好的食品生產企業,特別是肉制品、乳制品、白酒、食醋等重點品種,試點推行食品及原料購銷可追溯制度,并實現電子信息化管理,加強對食品生產、加工、流通、銷售企業的約束。
在廚房內安裝“3g天眼”視頻監控系統,利用網絡技術將視頻信號實時傳送出來,就餐以及執法人員可隨時查看廚房內的情況,對食品原料的清洗使用、餐飲器具的消毒保潔、食品的烹調制作、廢棄油脂的回收處理等進行監控。據介紹,從2012年起,我市就開始嘗試,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不僅增強了工作人員的自律意識,規范了操作流程,還有效保障了食品安全質量。為此,今年,杏花嶺區將在全區學校和幼兒園食堂內,安裝3g天眼監控系統,強化廚房操作遠程監控。
此外,杏花嶺區還將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投訴舉報制度,擴大宣傳面,提高知曉度;健全企業“黑名單”制度,對違法失信形成更有效的懲戒;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效銜接制度,防止以罰代刑。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