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報網訊 為總結上半年貴州省全省生產加工環節食品安全質量監督抽檢工作,進一步做好下半年全省生產加工環節食品安全質量監督抽檢工作。全省生產加工環節食品安全質量監督抽檢分析評價暨標簽標識培訓會于8月8日在貴陽召開。
上半年,全省生產加工環節食品安全質量監督抽檢覆蓋了9個市(州)、貴安新區1個新區及仁懷市、威寧縣兩個省管市(縣)。抽檢了掛面、米粉、茶葉、大桶水等37種食品。上半年,全省生產加工環節食品安全質量監督抽檢共抽檢1221家企業和1994家小作坊的共4602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349批次,抽檢平均不合格率為7.6%,同比2013年上半年下降0.6個百分點。
抽檢數據顯示:一是大桶水微生物超標和品質指標不合格問題較為突出。二是食品標簽標識問題依然存在。
抽檢結果表明:全省生產加工環節食品安全質量穩中向好,重點行業和日常消費量大的食品安全質量穩定,大中型生產企業食品安全質量有保障,全省未檢出致病性微生物及生物毒素、農藥獸藥殘留超標食品,也未發現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問題。
貴州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省政府食安辦副主任廖昌暉,在會議上指出,全省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認真總結上半年監督抽檢工作中發現的問題,提出處理措施,嚴格抓緊落實,進一步加強下半年生產加工環節食品安全質量監督抽檢工作。
廖昌暉副局長強調:一是要增強食品安全監管的憂患意識。二是要抓好重點行業和日常消費量大食品的監管。重點行業和日常消費量大食品影響面大,覆蓋面廣,與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各級監管部門要進一步加強白酒、茶葉、油辣椒、液體乳等重點食品日常消費量大食品的日常監管。三是要依法嚴格落實后處理工作。各級監管部門要依法利用社會公告、約談、限時召回、行政處罰、責令停止生產、吊銷生產許可證等多種后處理措施,特別是對于生產加工地溝油、工業酒精勾兌白酒、用病死豬肉生產加工肉制品、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等社會影響特別惡劣的,要依法立即移送公安部門追究刑事責任。四是要保障監督抽檢工作的順利實施。各級監管部門要對承檢機構的抽樣工作給予支持,確保抽樣的覆蓋面,從而全面真實客觀地反映我省生產加工環節的食品安全質量狀況。
會議通報了上半年全省生產加工環節食品監督抽檢情況,分析評價存在的食品安全質量問題,安排部署不合格食品生產單位的后處理及下一步監督抽檢工作。并邀請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專家講解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2011),介紹了日常抽檢和監督檢查中常出現的標簽標識問題。對全體與會人員采取以會代訓的方式進行了專業培訓。
全省各市(州)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分管局領導及食品生產監管科科長,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的分管所(院)領導及食品檢測室(部)主任,各市(州)質量技術監督檢測所(院)食品檢測室(部)主任共50余人參加會議并接受了專業知識培訓。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