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春節還有一周左右時間,菜場攤主們急吼吼地想賺“年錢”,上海部分“年菜”進入“春節菜價”模式!
來自批發市場和菜場的消息:首輪調價的“年菜”集中在冰鮮海鮮、冷鮮家禽、鮮筍、鮮菌菇和部分非綠葉蔬菜上,漲幅在20-50%之間!
今年首輪調價最厲害的要數優質冰鮮海鮮,部分菜場攤位優質冰鮮鯧魚和帶魚零售最高上漲50%左右,馬立斯菜場一斤左右冰鮮鯧魚售價85元一斤,7兩左右一條的新鮮優質冰鮮帶魚零售50元一斤。
部分菜場冷鮮家禽的上漲幅度也比較大。大沽菜場有家禽攤位吆喝正宗冷鮮草母雞42元一斤,而在1個月前,其零售價只有30元左右一斤。相比草母雞,春節市民草鴨的購買量和消費量都不大,因此漲幅有限,這兩天部分菜場草鴨的零售價為28-30元一斤。
由于是小年,去年10月份開始銷售的斬頭冬筍和竹筍零售價始終保持在20多元一斤,往年11月至第二年春節前,斬頭冬筍和竹筍的零售價大都跌至10元左右一斤,優質、新鮮斬頭冬筍和竹筍零售16-18元一斤,個頭小、質量略差的筍零售每斤10元以下。今年春節前一周斬頭冬筍和竹筍的零售價較上月每斤上漲2-6元。
由于便于儲存,怕市民囤菜或提前做好部分“年菜”,鮮菌菇和部分非綠葉蔬菜的價格也被上調,這兩天鮮蘑菇、鮮香菇的零售價已經被上調至13-18元/斤,而一個月前鮮蘑菇、鮮香菇的零售價是10-13元/斤。大白菜、牛心菜、蘿卜、胡蘿卜等部分非綠葉蔬菜的價格也被略微上調,1個月前臺灣路菜場大白菜零售0.9-1.2元一斤,這兩天已經被上調至1.5-2元一斤。
但這兩天鮮活魚蟹蝦和綠葉蔬菜的價格或只微調或基本保持原價,因為攤主們知道,鮮活河鮮、綠葉菜不能儲存,過早調價沒有意義。
據記者了解,由于今年春節提前至1月下旬,因此“春節菜價”模式的時間被壓縮至春節前一周左右,去年和前年春節,“春節菜價”模式在春節前10天至兩周時出現。不過,早已得知要調價的馬大嫂們,大都已經趕在此前“屯菜”了。
據上海農產品批發市場相關人士介紹,“春節菜價”模式非缺菜引起,而是菜場攤主、老板為賺“年錢”形成的慣例,今年春節前蔬菜、海鮮、雞鴨魚肉蛋等供應數量充足,市民不用擔心缺菜漲價。
來源:周到上海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