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開展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以來,圍繞嚴打食品生產經營違法違規行為、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校園食品安全整治、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4項重點任務,查處了一批食品安全違法典型案例,不斷營造高壓整治態勢,傾力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市場監管部門查辦整治食品安全問題案件221件
案件查辦方面,把未取得食品生產經營許可、未按地方法規要求取得登記備案、生產經營“山寨食品”等違法行為作為整治和打擊重點,對非法經營的組織者和獲利者嚴厲懲處,堅決斬斷非法利益鏈條。
整治工作開展以來,昆明市公安部門共辦理食品藥品安全案件11起,刑事拘留31人,逮捕6人,取保候審13人;參與全國各地協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假藥等案件131起,核查涉案線索4361條。昆明市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辦整治食品安全問題案件221件,罰沒金額375.365876萬元。重點查辦了云南賜百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銷售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五華區大麥塘村后山陳某無證無照從事食品加工、昆明市盤龍區雙龍街道烏龍村“黑窩點”非法生產96瓶假冒“飛天”牌貴州茅臺酒、石林金順飲品有限公司生產不合格桶裝水和瓶裝水、廖云華等人涉嫌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食品等16起食品安全違法犯罪典型案件;立案調查北京三快在線科技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未審核入網食品經營者許可證違法行為,目前正在查辦中。
全力整治虛假宣傳保健食品功效
保健食品整治方面,突出城市社區、城鄉結合部、旅游熱點地區等整治重點區域,深入開展規范保健食品標簽標識、整治虛假違法保健食品廣告、嚴厲打擊保健食品非法添加等違法犯罪等專項行動,著力整治違法銷售和虛假宣傳保健食品功效、廣告宣傳存在欺詐和虛假宣傳等問題。
截至目前,共出動執法人員8700人次,檢查社區、公園、廣場等人員密集場所1711個、檢查賓館、酒店等重點場所2698個,檢查“保健”類生產經營主體8395家次、檢查旅游景區、農村場鎮、農村集市、城鄉結合部等重點區域1453個、開展行政指導和約談162次,宣傳活動550次、執法協作97次、受理“保健”市場消費者投訴舉報128件,監測各類廣告6.3743萬條次,檢查網站1500余家,查處問題29起,責令整改29起,初步取得整治成效。
新增學校食堂明廚亮灶數量共計570戶
校園食品安全方面,嚴格實施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嚴格落實學校食品安全校長(園長)責任制,實施校長(園長)、家長陪餐制和學校食品安全自查制度。規范食堂管理,嚴把進貨關,杜絕“三無”食品及不合格食品進入校園。認真開展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專項檢查,檢查學校(含托幼機構)食堂、學校周邊食品經營店(含餐飲店)9377戶次,抽檢食品1254批次,約談37戶,責令改正422戶,警告115戶,立案查處34起,罰沒金額43.3萬元,沒收違法經營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劑257.08公斤,取締無證經營戶3戶。培訓從業人員8603人,發放培訓材料13866份。
把“明廚亮灶”作為保障校園食品安全的有效措施和重要抓手,不斷擴大校園食堂“明廚亮灶”覆蓋面。目前新增學校食堂明廚亮灶數量共計570戶,其中:中小學和幼兒園食堂新增明廚亮灶數量為435戶,看得見的校園食品安全格局正在形成。
全市第一批次蔬菜監督抽檢150個樣,合格率100%
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昆明聚焦突出問題,堅持問題導向,重點圍繞蔬菜、禽蛋、水產品、生豬等4類重點農產品和農藥、獸藥2類農業投入品,深入實施農產品農獸藥殘留、生豬屠宰等專項整治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整改提升行動,確保農產品安全。
開展蔬菜農藥殘留整治行動。檢查生產經營主體218家次,指導培訓28場次,指導培訓280人次。圍繞豇豆、韭菜、芹菜等高風險農產品開展蔬菜農藥殘留監督抽查,目前已完成市級第一批次蔬菜監督抽檢150個樣,合格率100%。
開展農藥專項整治行動。檢查生產經營主體302家次,查處問題1起,涉及金額0.62萬元,指導培訓34場次,培訓222人次。
開展生豬屠宰專項整治行動。對昆明市現有14個生豬定點屠宰場,派駐官方獸醫;檢查生豬屠宰生產經營主體22家次,發現問題6起,責令整改4起,涉及金額1.39萬元;接受群眾投訴舉報1起,根據舉報線索查處問題1個,指導培訓14場次,培訓70人次;檢測生豬共1.6萬批次,檢測樣品7.2萬頭,屠宰檢疫率達100%,檢疫合格持證率達100%。
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整改提升行動。加強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推進農業系統國家、省級追溯平臺運用。目前,國家農產品追溯平臺上線食用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29個,省級農產品追溯平臺上線食用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152個。
全市食品抽檢合格率達98.05%
食品抽檢方面,突出重點領域和重點環節,不斷加大抽檢工作力度,提升抽檢工作完成率。2019年,昆明市共安排各類抽檢任務16840批次,截至目前,已完成13553批次,完成率為80.48%。收到不合格產品檢驗報告共計334份,總體抽檢合格率達98.05%。檢出的不合格批次產品已按相關要求嚴格處理。
來源:人民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