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同聯合國經社事務部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共同舉辦了“菌草技術:‘一帶一路’倡議促進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實質性貢獻”高級別會議。
菌草技術在聯合國獲得廣泛好評
第73屆聯大主席埃斯皮諾薩、聯合國秘書長辦公室主任維奧蒂和聯合國經社事務副秘書長劉振民與會發言。萊索托、老撾、尼日利亞、馬達加斯加、斐濟、巴布亞新幾內亞和中非等國的高級別代表共約200名嘉賓出席。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馬朝旭大使在會上發言表示,“一帶一路”倡議聚焦發展這個根本性問題,推動全方位互聯互通,幫助有關國家打破發展瓶頸、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成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
聯大主席瑪利亞·埃斯皮諾薩表示,菌草技術對實現多個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重要貢獻,包括消除貧困、清潔能源、性別平等和保護生態多樣性等。她還表示,該技術在幫助農民、女性、兒童、殘疾人等最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
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農林部副部長奔鄺·坎奔恒在會上發言:“菌草技術不僅可以促進減貧,而且正在成為老撾可持續農業發展的替代技術之一,農林部為此成立了由副部長牽頭的菌草委員會。”
萊索托農業及食品安全部部長馬拉珀發言表示:“已經有很多來自萊索托農業部門的專家到中國就菌草技術進行了短期或長期的培訓。通過設立中央蘑菇種子基地,萊索托的蘑菇種植規模已從4個區域擴展到10個區域。”
菌草技術是“一帶一路”上的綠色農業典范
中國福建農林大學科學家經過多次試驗研究,研發出的菌草技術利用1公頃土地可以年產新鮮菌草300-500噸,鮮草可用于飼喂牛羊,也可用于栽培54種菌類。1公頃菌草菇農場年產值約30萬美元,可提供至少30個工作崗位。以草代木種菇,實現草、菌、畜循環生產。
菌草技術的關鍵優勢在于生長期短,獲利快,且不污染環境,有效的解決了農耕與畜牧爭奪土地的矛盾。菌草既是畜牧用的飼料,又是培育蘑菇的基料,同時還可以作為燃料,減少對森林的砍伐。
菌草項目已在“一帶一路”沿線100多個國家實施,成千上萬的當地農民通過培訓和栽培食用菌以及從事相關產業,極大提升了生活水平,改善了生活狀況。
菌草技術圖片展在聯合國總部引起關注
為配合此次高級別會議,在聯合國總部同時舉辦了圍繞菌草技術在“一帶一路”沿線推廣的圖片展。
圖片展向觀眾展現了菌草技術在多個國家的應用中所展現出的綠色、高效優勢,深刻的改變了當地人民的生活狀態。
盧旺達基加利市的妮依巴·貝爾瑟德女士曾到福建農林大學培訓,她創建的bn生產者有限公司每月生產1萬至2萬個菌袋,每月純收入3000至5000美元。
斯里蘭卡的馬海什·伽馬格先生,于2017年在福建農林大學培訓后創建公司,現每月生產2萬個菌袋,2020年將擴大產量到每月生產6萬個菌袋。
一個個生動真實的故事引得許多人駐足觀看。
在這一天的聯合國,juncao這個由“菌草”音譯而來的詞匯,成為聯合國內出現頻率最高的新詞匯。作者: 李曉宏 楊俊
來源:人民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