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從來不點外賣,總覺得不靠譜嘛。經過這次檢查,我非常放心。下次愛人不在家,再也不用擔心沒飯吃了。”11月30日,聽完湖北省宜城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整頓措施后,檢察官匡躍龍頻頻為他們的工作點贊。
最近幾年隨著網絡的發展,在線外賣不斷發展壯大。拿出手機,打開外賣軟件,點擊下單,可口的食物送到家。但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商家的衛生條件是否達標?是否具有合法的經營許可證件?從業人員是否健康?是否存在安全隱患,誰來監督管理呢?
2018年8月,宜城市檢察院在履職中發現,轄區內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餓了么”、“美團”外賣上有很多商家都沒有公示其食品經營許可證。“到底有多少商家沒有公示?”細致的檢察官迅速展開調查,運用電子技術固定相關證據材料,截至2018年9月28日,發現“餓了么”平臺上的163家餐飲服務經營者中,僅119家在平臺餐飲服務經營活動主頁面公示了食品經營許可證;“美團”平臺上的190家餐飲服務經營者中,僅18家公示了食品經營許可證,且7家存在公示證件失效問題。而上述網餐飲服務商戶通過“美團”持續地、大量地面向不特定的人群銷售食品,存在食品安全隱患,危及不特定多數人的身體健康,侵害了社會公共利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湖北省食品安全條例》、《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10月18日,宜城檢察院向食藥監局發出《檢察建議》,建議該局積極履行職責,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網絡餐飲服務的監管,及時糾正網絡訂餐違法違規行為,保障網絡食品安全。
“非常感謝檢察機關的監督。檢察建議不僅是一把利刃,能夠監督行政機關嚴格執法,更是一種助力,能夠讓行政機關及時找準風險點,防患未然。”食藥監局的局長沈杰說道。收到《檢察建議》后,食藥監局高度重視,立行立改,迅速成立專班,制定工作方案。堅持立行立改,召開了局務會和網絡訂餐監管工作約談會,要求全面履行監管職責,加強網絡訂餐日常監督檢查;堅持問題導向,采取舉一反三的方法,對網絡訂餐監管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找準問題根源,開展專項整治。目前,專項整治活動已進入專項整改階段,建立了相關的管理臺賬;堅持標本兼治,對網絡訂餐實施制度化規范化監管,對第三方平臺,網絡供餐單位,監管所,局機關都明確責任和義務,建立一系列監督食品安全長效機制。
當天,檢察官匡躍龍一行在食藥監局執法人員的陪同下,對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餓了么”、“美團”外賣進行了現場抽查,發現“餓了么”平臺上的178家餐飲服務經營者和“美團”平臺上的193家餐飲服務經營者全部公示了《營業執照》及《食品經營許可證》,有效排查了網絡餐飲外賣平臺的安全的隱患,更好保障了人民群眾指尖上的“舌尖安全”。作者:魏曉曉 胡明潔
來源:正義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