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為全面鄉村振興規劃了時間線。到2020年,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農業供給體系質量明顯提高,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
在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就農產品加工轉型升級、產業化發展以及降稅扶持方面提出了各自的建議。
農產品加工應降低稅率
現代農業強國無一不是農產品加工強國。在農村農業優先發展、實施鄉村振興的大戰略下,我國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向精深加工發展,勢在必行。
全國人大代表、鹽津鋪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學武稱,當前,農產品加工業存在著用地融資難度加大、運營成本上升較快、發展方式比較粗放等問題,特別是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已然成為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瓶頸。
張學武建議,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加大農產品加工業科技投入。比如調整國家在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的科技投入比例,加大農產品加工業科技投入。同時,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對農產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提供精準支持和服務,給予更大的政策扶持,采取引導策略進行培育,支持其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促進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
同時,為增強我國農產品加工業國際競爭力、引導農產品深加工業企業在實施“一帶一路”倡議中更好地走出去,張學武認為,迫切需要從稅制設計上,不僅要向初級農產品生產者傾斜,更要惠及下游農產品深加工行業,通過調節稅收政策,扶持一大批具有競爭力的農產品深加工企業。
他建議,一是對農產品深加工行業參照資源利用優惠政策,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二是立足長遠,進一步完善增值稅稅收政策,降低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的銷項稅率,對農產品加工企業采用單一稅率,統一按11%增值稅稅率征收。
全國人大代表、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也認為,新農村建設將帶來規模巨大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城鄉間的轉移,我國也應抓住全球產業轉移的機遇,“中國制造”、“中國創造”兩手并舉,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減緩就業壓力 ,在企業所得稅法對稅收優惠體系的設計中,應考慮對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稅收激勵。
他認為,由勞動力密集型企業的薪酬支出是不能在增值稅稅前抵扣,增值稅稅負比高新技術行業的增值稅稅負率要高很多,因此給予勞動密集型企業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有助于調動企業積極性。
王填建議,我國將企業所得稅25%的稅率下調為20%,同時對于勞動密集型企業再予減半征收(即10%的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這將進一步優化稅制結構,加速稅收改革。同時降低企業稅負,藏富于企業,從而助力企業發展,增強我國經濟的內生動力,穩步提升國家稅收收入。
破解豬周期、振興國產奶業
在農產品規模化方面,由于豬肉價格不斷起伏,養豬產業也值得進行規模化。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認為,分散的小規模養豬成本高、效率低、環保成本高,破解豬周期的鑰匙在于發展適度集中化、規模化養殖業。
“2015年和2016年,豬肉價格很高,養殖戶賺了錢,但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毛豬收購價格只有5元/斤,跌到了成本線之下,所有的養殖戶都虧損,這樣的格局對于農民、消費者、國家都不利。”劉永好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養豬業是中國農業的支柱性產業之一。目前,中國每年的商品豬消費量約7億頭,并且中國市場對豬肉的消費需求長期存在并保持穩定。但長期以來,豬周期始終困擾著國內養豬產業。從2000年以來,國內養豬業已經經歷了4輪豬周期。
在劉永好看來,要緩解豬周期的影響,必須從生產模式上做出改變。他建議,希望國家進一步支持和鼓勵規模和集約化的養豬。
奶業也是如此。全國人大代表、君樂寶乳業集團總裁魏立華表示,目前國產奶粉在質量安全上實現了突破,正在迎來全面振興的新時代,但目前國內奶業發展仍存企業資金壓力較大、消費者信心恢復緩慢等問題,希望國家可以進一步加大奶業的扶持力度。
魏立華建議,加大對奶業發展政策扶持的力度,相關部門加大對大型標準化、規模化養殖企業及乳品企業自建牧場牧草種植、奶牛養殖等環節的扶持力度,對企業技術改造、結構升級、兼并重組等扶持力度,進一步推動行業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乳品企業和國際知名品牌。
來源:第一財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