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稱,法國2月11日發表的一項重要研究首次發現,食用深加工食品與死亡風險上升之間存在某種關聯。但研究人員說,他們需要開展更多工作來確定有哪些機制在起作用。
據法新社2月11日報道,這項研究在2009年至2017年間對數萬名法國人的飲食進行了監測。結果發現,在此期間,深加工食品——以即食或即熱食品為特征——的消費量增加與死亡率上升之間存在一定聯系。
2018年,巴黎第十三大學營養流行病學研究小組發表了一項關于有機食品以及有機食品與癌癥風險之間關系的研究。研究發現,較少食用有機食物的人罹患癌癥的幾率更高,盡管研究并沒有認定其中存在因果關系,但這并沒有阻止許多媒體大肆報道有機食品的抗癌功效。
本次研究約有4.5萬名45歲以上的受試者參加,其中大多數是女性。每過6個月,受試者被要求填寫三份在線調查表,內容是隨機指派的兩周內全天24小時的飲食。
7年后,其中約600人死亡。研究人員隨后分析了這些數字,發現深加工食品在飲食中的比例每增加10%,死亡率就會增加15%。
深加工食品經歷了幾次轉化過程,包括在高溫下加熱,以及含有添加劑、乳化劑和組織形成劑。許多高鹽或高糖、維生素和纖維含量低的即熱食品就屬于這一類。
但是,這樣的研究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有賴于準確的自我報告,同時還有許多其他“不可見”因素在起作用。到底這些食品中的什么成分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一種普遍接受的假設是添加劑的存在。研究人員已經在實驗室條件下就添加劑對細胞和大鼠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尤其是在法國國家農業研究院。
英國劍橋大學臨床醫學院的教授妮塔·福魯伊認為,另一個需要考慮的重要信息是食用這類食品的大多是低收入人群。
她說:“食用深加工食品反映了社會的不平等——收入或教育水平較低的人或獨居者消費這類食品更多。這些食品很有吸引力,因為它們往往更便宜,并因糖、鹽以及飽和脂肪含量高而口味更佳,且隨處可以買到。我們必須做更多的事情來解決這些不平等。”
來源:參考消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