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畜禽產品貿易逆差為177.6億美元,成為名副其實的畜禽產品凈進口國,歐盟、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亞等經濟體均是中國對于肉類相關產品的進口國。無獨有偶,美國也是近年來向中國出口肉類產品的國家。比如,數月,中國和美國的20多家企業簽署了從美國進口1253萬噸大豆和371噸豬肉及牛肉,進口金額總值達50.12億美元的合同。
彭博新聞社在一篇題為《不要扔掉豬蹄,可以賣給中國》的報道稱,作為全世界最大的豬肉消費國,中國對豬蹄、豬耳和豬嘴有巨大需求,是美味佳肴。正在刺激芝加哥生豬市場的反彈,上周,期貨合約交易量明顯增加。目前,盯著中國市場的不光是美國農民,歐洲、巴西和加拿大的生產者也加入了這場激烈的競爭。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更為驚人的是,美國人一年大概能吃掉90億只雞,但不吃雞腳,中國南方人則每年進口大約30萬噸雞腳,食客們將這種美食稱為“鳳爪”,禽肉業稱其為“雞爪”。近年,中國從美國進口了大量的農畜產品,幫助美國解決了gdp和環保問題。這些“美國廢物”包括美國人不喜歡吃的鯉魚,鰱魚,魚頭,鴨脖,鴨腸,雞胗,百葉等中國人的各種“美食”。
一位美國緬因州的龍蝦經銷商協會執行主任安妮·泰絲莉科斯表示,如果你從波士頓坐飛機去中國,飛機貨倉里多半可能也裝著緬因龍蝦。如今,緬因州龍蝦已經不僅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銷售,也正日益走進中國二三線城市。《中國日報》此前報道,亞洲鯉魚在美國泛濫成災,中國人為防范亞洲鯉魚泛濫也立下了功勞。
目前,中國消費處于升級階段,在飲食方面,許多中國人更愿意去嘗試“洋貨”,除了上述提到的產品外,美國的大豆、華盛頓州的蘋果、西雅圖的櫻桃、阿拉斯加的帝王蟹也很受歡迎...同時,美國農民開始改進自己的養殖和種植技術,開始緊盯亞洲市場賺中國人大錢,比如,中國禁止使用鹽酸萊克多巴胺,即一種可以讓豬少吃糧食、多長肌肉的飼料添加劑。為了與不使用這種藥物的歐洲農民競爭,美國生產者正在改變作法。(完)
來源:bwc中文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